巫山一段云 · 绍途遇雪

· 杨慎
梅柳春相近,关山雪正飞。寒光朔气冷侵衣。玉塞隔金微。 久戍人将老,长征马不肥。帛书欲寄雁声稀。秃节几时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寒光朔气:指北方寒冷的气候和光芒。朔气,北方的寒气。
  • 玉塞:指边塞的美称,也指边疆的关塞。
  • 金微:古代山名,这里指边疆的遥远和艰险。
  • 帛书:用帛(一种丝织品)写的书信。
  • 秃节:指使节,这里指使者的节杖,象征使命和责任。秃,指节杖上的装饰物脱落,象征使命的艰难和时间的漫长。

翻译

梅花与柳树的春天即将来临,而关山之间却正飘着雪。北方的寒光和冷气侵袭着衣裳。边塞的美景与遥远的金微山相隔。

长期的戍守让人即将老去,长征的马匹也瘦弱不堪。想要寄出的帛书,却因雁声稀少而难以传递。使者的节杖何时才能归还?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边塞的艰苦环境和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通过“梅柳春相近”与“关山雪正飞”的对比,突出了边塞的严寒与春天的遥远。诗中“久戍人将老,长征马不肥”表达了戍边生活的艰辛和时间的流逝。结尾的“帛书欲寄雁声稀,秃节几时归”则深刻抒发了将士们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归期的渴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明代边塞诗的独特魅力。

杨慎

杨慎

杨慎,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一。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禀性刚直,每事必直书。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 1556篇诗文

杨慎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