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岳纪游

万丈层峰生绝奇,不知谁削混濛时。 高当南极开天柱,遥拱北辰转地维。 封邑于今仍旧址,荒苔何处觅残碑。 翠华隐现松杉里,漠漠九疑悬梦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万丈层峰:形容山峰高耸入云,层层叠叠。
  • 绝奇:极其奇特,非常罕见。
  • 混濛:混沌初开的状态,指天地未分时的原始状态。
  • 南极:指南方的极远之地。
  • 天柱:古代神话中支撑天的大柱子。
  • 北辰:北极星,古代常用来象征帝王的方位。
  • 地维:维系大地的绳索,古代神话中用来固定大地的四角。
  • 封邑:古代君主封赐给诸侯或功臣的土地。
  • 残碑:残破的石碑,常用来指代历史的遗迹。
  • 翠华:指皇帝的仪仗,这里用来形容山中的景色。
  • 九疑:指九疑山,位于湖南省,传说中是舜帝的葬地。

翻译

万丈高的山峰层层叠叠,奇特至极,不知是谁在天地初开时就将其削成这般模样。它高耸入云,仿佛是支撑南方的天柱,远远地拱卫着北方的北极星,转动着维系大地的绳索。如今的封邑依旧保留着旧时的遗址,但荒凉的苔藓覆盖之处,已无处寻觅那些残破的石碑。山中的景色隐约可见,如同皇帝的仪仗在松杉之间若隐若现,九疑山的景象在漠漠的思绪中悬而未决,如同梦境一般。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南岳的雄伟景象,通过“万丈层峰”、“天柱”、“地维”等意象,展现了山峰的高大与神秘。诗中“封邑”与“残碑”的对比,反映了历史的变迁与遗迹的消逝。结尾的“翠华隐现”与“九疑悬梦思”则增添了一种梦幻般的意境,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遥远而神秘的山景之中,感受着历史的深远与自然的壮丽。

黄廷用

明福建莆田人,字汝行,号少村、四素居士。嘉靖十四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检讨,历司经局洗马兼翰林侍讲,以言官论,出为衡州府通判,累官至工部右侍郎,又被论罢归。倭寇陷莆田,被俘,历五月乃得归。有《少村漫稿》。 ► 55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