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丁宁赠钱员外绪山

· 杨爵
尚友希前哲,无劳辨浅深。 开言动喋喋,矛戟已森森。 祗觉胸怀隘,恐非畜德心。 古人各有见,原本自相忱。 岂若异流者,驰骋多诐淫。 何苦但永矢,宜从得处寻。 丁宁四告语,共严此心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四丁宁:反复叮嘱。
  • 赠钱员外绪山:赠送给钱员外,绪山可能是钱员外的号或别称。
  • 尚友:崇尚与贤人交往。
  • 希前哲:仰慕古代的贤人。
  • 喋喋:形容说话多,不停地说。
  • 矛戟森森:比喻言辞尖锐,像矛戟一样锋利。
  • 胸怀隘:心胸狭窄。
  • 畜德心:培养德行的心。
  • 相忱:相互信任。
  • 诐淫:偏颇和过度。
  • 永矢:永远发誓。
  • 心箴:心灵的箴言,即心灵的指导原则。

翻译

我反复叮嘱你,要崇尚与贤人交往,仰慕古代的贤人,不必过分计较言辞的深浅。开口说话时,如果喋喋不休,言辞就像矛戟一样锋利,已经显得过于尖锐。这只会让人觉得你的心胸狭窄,恐怕不是培养德行的态度。古人各有自己的见解,他们之间原本是相互信任的。不像那些观点不同的人,他们总是争论不休,言辞偏颇且过度。何必总是发誓呢,应该从实际的收获中去寻找答案。我再次叮嘱你四次,让我们共同严格遵守这些心灵的箴言。

赏析

这首诗是杨爵写给钱员外的一首赠诗,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期望和忠告。诗人通过对比古人的相互信任与现代人的争论不休,强调了培养德行和保持心胸开阔的重要性。诗中的“喋喋”和“矛戟森森”形象地描绘了言辞的尖锐,而“胸怀隘”则直接指出了心胸狭窄的弊端。最后,诗人通过“心箴”的概念,强调了内心的修养和自我约束的重要性。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刻,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和对德行修养的重视。

杨爵

明陕西富平人,字伯珍,一字伯修。二十岁始读书,常边耕边读。同郡韩邦奇录为弟子。嘉靖八年进士。授行人,擢御史。奉使湖广,见饥民割尸肉为食,还言虽周公制作尽复于今,亦无补于饥寒之众。郭勋用事,世宗经年不视朝,日夕建斋醮。而大臣夏言、严嵩以元旦微雪,作颂称贺。爵乃上书极谏,忤帝,下诏狱拷讯几死。历五年获释,抵家甫十日,复逮系狱,又三年始释。卒谥忠介。有《杨忠介集》、《周易辨说》等。 ► 4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