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俗轩五首为孙德谦

· 黄佐
洗心实稽古,攫名非俟命。 利本竞锥刀,色乃让千乘。 义欲在丹书,圣狂有明镜。 懿维皭不滓,芙蕖秉贞性。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浣俗:洗涤世俗。
  • 攫名:追求名声。
  • 俟命:等待命运。
  • 锥刀:比喻微小的利益。
  • 千乘:古代一车四马为一乘,千乘指千辆车,比喻极大的数量。
  • 丹书:古代用朱笔记录的罪犯名册,这里指记载正义行为的书。
  • 圣狂:圣人与狂人,指极端的善与恶。
  • 皭不滓:洁白无瑕。
  • 芙蕖:荷花。

翻译

洗涤心灵,实践古人的智慧,不追求虚名,不被动等待命运。 争夺的利益微不足道,美色却能让人放弃巨大的财富。 正义应该被记录在红色的书页上,圣人与狂人的界限如同明镜般清晰。 美好的是那种洁白无瑕的品质,就像荷花一样,保持着贞洁的本性。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世俗的追求与高尚的品质,表达了诗人对于纯洁心灵的向往和对正义的坚持。诗中“洗心实稽古”一句,即表明了诗人希望通过学习古人的智慧来净化心灵。而“攫名非俟命”则进一步强调了不应被动接受命运,而应主动追求内心的真实。诗中的“锥刀”与“千乘”、“丹书”与“明镜”等对比,突出了诗人对于微小利益的不屑和对正义的重视。最后以“皭不滓”和“芙蕖”作结,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心中理想人格的纯洁与高尚。

黄佐

明广东香山人,字才伯,号泰泉。正德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出为江西提学佥事,旋改督广西学校。弃官归养,久之起右春坊右谕德,擢侍读学士,掌南京翰林院事。与大学士夏言论河套事不合,寻罢归,日与诸生论道。学从程、朱为宗,学者称泰泉先生。所著《乐典》,自谓泄造化之秘。卒,赠礼部右侍郎,谥文裕。 ► 10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