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夜梦亡弟汉

· 黄渊
道尔投生久,犹堪梦里征。 亡亲俱见否,故国去归曾。 谁指来匡岳,遥寻到秣陵。 谆谆询未答,钟动怨邻僧。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征兆,迹象。
  • 亡亲:已故的亲人。
  • :曾经。
  • 匡岳:指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
  • 秣陵:古地名,今南京市。
  • 谆谆:形容言语恳切,反复教导。
  • 钟动:指寺庙的钟声响起。

翻译

听说你投胎转世已久,还能在梦中寻觅到你的踪迹。 你已故的亲人们是否都见到了,是否曾回到过故国。 是谁指引你来到庐山,又远道寻觅至秣陵。 你反复询问的问题我未能回答,寺庙的钟声响起,我怨恨邻近的僧人。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已故弟弟的深切思念和无尽的哀愁。诗中,“梦里征”寓意着诗人对弟弟的寻找和期盼,而“亡亲俱见否”则透露出对家族团聚的渴望。后两句通过“匡岳”和“秣陵”的地名,勾勒出诗人追寻弟弟的足迹,情感深沉。结尾的“钟动怨邻僧”则巧妙地将诗人的无奈和怨恨融入其中,增强了诗歌的情感张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亲情的珍视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黄渊

黄渊,原名一渊,字积水。大埔人。明思宗崇祯四年(一六三一)贡生。幼颖悟,笃学能文。与同里隐士蓝嗣兰、程乡举人李楩等为莫逆交,日以诗文相切磋。甲申鼎革,翌年南京复陷,全粤震动,渊与乡人于各隘口设关,晨启暮闭,以稽行路,乡里得以保全。曾踰岭涉江,跨匡衡泰岱,联络志士。胸中不平之气,皆托之于诗。其文奇肆郁勃,为明末岭东诸家之冠。晚岁筑楼亭于磐湖,抱节欲终老于此,人呼为黄处士。以任侠抱奇,戆直无忌讳,后竟为雠家所杀。民国《大埔县志》卷一九有传。 ► 5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