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阳次联翁韵

· 杨爵
幽居几度遇端阳,万里关河隔故乡。 龙舟扮出湘江恨,艾草还为人世芳。 几段角团随俗好,一尊绿酒带蒲香。 离骚歌罢浑无事,真个圜庭是福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端阳:端午节,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农历五月初五。
  • 幽居:隐居,指居住在偏僻幽静的地方。
  • 关河:关隘与河流,这里指遥远的距离。
  • 龙舟:端午节期间举行的划龙舟比赛,象征着对屈原的纪念。
  • 湘江恨:指屈原投江自尽的悲情。
  • 艾草:端午节时挂在门上的植物,用以驱邪。
  • 人世芳:人间的芬芳,指艾草的香气。
  • 角团:端午节时食用的粽子。
  • 随俗好:顺应习俗,指按照传统习俗行事。
  • 绿酒:绿色的酒,可能指加了草药的酒。
  • 蒲香:蒲草的香气,端午节时也常用蒲草。
  • 离骚:屈原的代表作,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
  • 圜庭:指监狱,这里可能指作者被囚禁的地方。
  • 福堂:幸福的居所,这里作者用以自嘲,表示在监狱中也能感受到一种内心的宁静和幸福。

翻译

隐居中几次迎来端午节,遥远的关河将我与故乡隔开。 龙舟比赛唤起了湘江的悲情,艾草的香气依旧在人间飘荡。 几个粽子顺应着习俗,一杯绿酒带着蒲草的香味。 唱罢《离骚》后,一切都显得平静无事,这监狱竟也成了我的福堂。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端午节的景象,同时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现状的感慨。诗中通过对端午节习俗的描述,如龙舟、艾草、粽子和绿酒,展现了节日的氛围。后两句则通过《离骚》的吟唱和“圜庭是福堂”的自嘲,反映了作者在困境中的豁达与超然。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展现了诗人对传统节日的深刻理解和独特的人生感悟。

杨爵

明陕西富平人,字伯珍,一字伯修。二十岁始读书,常边耕边读。同郡韩邦奇录为弟子。嘉靖八年进士。授行人,擢御史。奉使湖广,见饥民割尸肉为食,还言虽周公制作尽复于今,亦无补于饥寒之众。郭勋用事,世宗经年不视朝,日夕建斋醮。而大臣夏言、严嵩以元旦微雪,作颂称贺。爵乃上书极谏,忤帝,下诏狱拷讯几死。历五年获释,抵家甫十日,复逮系狱,又三年始释。卒谥忠介。有《杨忠介集》、《周易辨说》等。 ► 4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