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申纪乱
注释
- 甲申:中国传统纪年农历的干支纪年中一个循环的第 21 年称“甲申年”。
- 鼓鼙(pí):古代军中常用的乐器,指大鼓和小鼓。
- 平治:指治理、安定。
- 请益兵:请求增加兵力。
- 兵括:搜刮士兵。
- 溷(hùn)厕:厕所。
- 绿林豪:指绿林好汉,旧时也指聚集山林、反抗官府的武装集团。
- 黄巾辈:原指东汉末年黄巾军,这里泛指叛乱者。
- 雈苻(huán fú):泽名,也作“萑苻”,借指盗贼出没之处。
- 素封:无官爵封邑而富比封君的人。
翻译
过去看到杜甫的诗,很多记载离乱之事。感慨怀念中夹杂着悲伤凄凉,让人心境幽深的情思减少。我私下认为说的有些过分,难道真会是这样吗。等到我遭遇了战争,那争抢掠夺尽显奇异情状。还觉得杜甫的诗简略了,连十分之三四都没达到。我愿做杜甫拾遗,再来补充十分之二。有诗不忍心写尽,恐怕被仁义之人忌讳。刚听到战鼓喧闹,避难好像是尝试。都说只是偶然罢了,很快就会平定治理,哪知上天还没厌倦,战火每天越发炽热。贼人多就请求增加兵力,兵力多却恰好增添凶残。兵离去贼人又回来,贼人来了兵却不到。搜刮贼寇遗留的东西,贼寇享受着兵带来的好处。如果吝啬不给,就会肝脑涂地。纷纷抛弃家逃走,只希望少些牵累。邓伯道庆幸没有儿子,向平遗憾有后代。倾国之色交付给菜农,黄金归于厕所中。进入山中担心不够深,越深入却越多祸祟。里面有绿林豪杰,外面有黄巾匪众。里外都受到攻击,伤了腹部又伤背部。又担心官兵进来,准备酒浆要多有花费。贼心还容易厌倦,兵的心志却更难达成。在乱世遭遇盗贼出没之地,其准则就是利用忌讳。可怜山中之人,时刻都与鬼怪做朋友。因饥寒而死的那些富人,忧愁衰老了儿童小孩。人生可贵的是逢到好时候,世运祥瑞人就也祥瑞。既然是乱世的民众,就如同朝生暮死的蜉蝣是同类。难民白白地纷纷乱乱,上天之道怎么能躲避。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甲申之乱时社会的动荡混乱和百姓遭遇的苦难。诗人以亲身经历对照杜甫描写乱离的诗作,深感现实更加残酷和复杂。诗中详细描述了战争带来的种种惨状,如兵匪的搜刮掠夺、百姓的逃亡、生活的艰辛等。同时,也刻画了人们在战乱中的无奈和痛苦,如为避难的纠结、对未来的迷茫等。全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深沉,对乱世的描绘细致入微,深刻地反映出战争对人民生活和社会秩序的巨大破坏,表现了诗人对乱世中百姓遭遇的同情和对世事的感慨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