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銮江:地名。
- 晚次:傍晚停留。次:止,停留。
- 邗江:地名,在今江苏扬州一带 。
- 同年:科举时代同榜录取的人互称同年。
- 驱驰:策马疾驰,这里指频繁奔波。
- 征衫:旅人之衣。
- 吴舠(dāo):吴地小船。舠:形状如刀的小船 。
- 茱萸湾:古扬州地名,在今扬州市东北。
- 廿四桥:在江苏省扬州市。传说曾有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
- 筱(xiǎo)园:园林名。
- 淡荡:这里形容人的仪态潇洒,风神闲逸。
- 飘萧:意思是飘逸潇洒。
- 蓬门:用蓬草编的门,借指穷苦人家的门。这里可理解为隐居之所。
- 春心:春景所引发的意兴或情怀 。
翻译
长久以来厌烦了在外长久奔波路途迢迢,脱下旅途的衣衫登上吴地的小船。在茱萸湾看到初三初升的明月,杨柳轻拂的微风中来到了二十四桥。因为怀念筱园里那个人仪态潇洒、风神闲逸,在这飘花似雨的情境中梦境也显得飘逸。简陋的家门就好好地和春色相伴相守吧,不要让那春景带来的美好情怀因寂寥而失落啊。
赏析
这首诗首联便道出诗人对长久在外奔波的厌倦,登上小船意味着进入一种相对闲适的境地,奠定了情绪的基调。颔联选取“茱萸湾”“初三月”“杨柳风”“廿四桥”等富有地域特色和浪漫色彩的意象,勾勒出一幅清幽秀丽的扬州春景图,将读者引入如梦似幻的氛围中。颈联由景及人,“忆”字点明因美景而联想到友人,“人淡荡”“梦飘萧”进一步渲染友人的风流潇洒以及彼此情谊的超脱美好。尾联诗人以深沉感慨收束,“蓬门”似乎是一种归隐的象征,表现出诗人希望留住美好、不让内心因孤寂而辜负春光的情怀,也透露出一种对宁静生活的渴望和对友人的牵挂,整首诗情景交融,情感细腻复杂又不失灵动,富有浓厚的江南水乡韵味与文人风雅情致 。
杜诏
清江苏无锡人,字紫纶,号云川,又称丰楼先生。康熙四十四年南巡,献诗,特命供职内廷。五十一年,赐进士,官庶吉士,逾年乞养归,与高僧结九龙三逸社。生平不言人短,亲友入仕者,必劝之“留有余于百姓”。尝与杜庭珠合编《唐诗叩弹集》。另有《云川阁诗集》、《浣花词》、《蓉湖渔笛谱》等。
► 1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