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落魄 · 述怀

· 苏轼
醉醒醒醉,凭君会取这滋味。浓斟琥珀香浮蚁,一到愁肠,别有阳春意。 须将幕席为天地,歌前起舞花前睡。从他落魄陶陶里,犹胜醒醒,惹得闲憔悴。
拼音

注释

醉落魄:原唐教坊曲名。《宋史·乐志》名《一斛夜明珠》,属「中吕调」。《尊前集》注「商调」,金词注「仙吕调」,蒋氏《九宫谱目》入「仙吕引子」。此用旧曲另创新声。调名出自唐梅妃故事。唐·曹业之《梅妃传》:「梅妃,姓江氏,莆田人。父仲逊,世为医。妃年九岁,能诵《二南》。语父曰:『我虽女子,期以此为志。』父奇之,名之曰采蘋。开元中,高力士使闽、粤;妃笄矣。见其少丽,选归,侍明皇,大见宠幸。长安大内、大明、兴庆三宫,东都大内、上阳两官,几四万人,自得妃,视如尘土。宫中亦自以为不及。妃善属文,自比谢女。淡妆雅服,而姿态明秀,笔不可描画。性喜梅,所居阑槛,悉植数株。上榜曰『梅亭』。梅开赋赏,至夜分尚顾恋花下不能去。上以其所好,戏名曰梅妃。妃有《萧兰》、《梨园》、《梅花》、《凤笛》、《玻杯》、《剪刀》、《绮窗》七赋。……会太真杨氏入侍,宠爱日夺。上无疏意,而二人相嫉,避路而行。……上在花萼楼,会夷使至,命封珍珠一斛密赐妃。妃不受,以诗付使者,曰:『为我进御前也。』曰:『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湿红绡。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上览诗,怅然不乐。令乐府以新声度之,号《一斛珠》,曲名始此也。」李后主之作为始词。宋人晏小山此调四词,改调名为《醉落魄》,其体制与李词全同,为宋人常用之体。张子野词名《怨春风》,黄山谷词名《醉落拓》、李筼(Yún)房词名《章台月》。以李后主《一斛珠·晓妆初过》为正体,双调,五十七字,前后阕各五句、四仄韵。另有两变体,亦五十七字,前后阕各五句、四仄韵。 「述怀」:傅《校》本、元延祐本无题。吴讷钞本、《二妙集》本、茅维《苏集》本调名下题曰「述怀」。又,毛本、朱本、龙本不收此词;《全宋词》虽收此词,编者附注云:「疑是王仲甫作。」同书王仲甫名下附收此词,注明互见。刘尚荣按:「对该词作者,黄山谷《醉落魄》词序云:『旧有「醉醒醒醉」一曲云……此曲亦有佳句,而多斧凿痕;又语高下不甚入律。或传是东坡语,非也。与「蜗角虚名」、「解下痴绦」之曲相似,疑是王仲父作。』按王仲甫,字明之,自号逐客,有《冠卿集》,不传。见《耆旧续闻·卷九》。宋代别有王介字仲甫(仲,一作中;甫,一作父),官止祠部郎中,见施顾《注苏诗·卷十一·同年王仲甫挽词》。另有王仲甫字明之,岐公王圭之犹子,风流翰墨,名著一时。见《中吴纪闻·卷四》。黄山谷所云之王仲甫,不知上述谁人。又清沈偶僧《古今词话·词辨·卷上·一斛珠》收此词判归无名氏作。而宋、元、明诸本《东坡词》均收此词。录以备考。」 这滋味:傅《校》本原脱「这」字,据吴讷钞本、《二妙集》本、茅维《苏集》本补。按《词谱》此句当有七字。又按黄山谷《醉落魄》词序引此词作「皆滋味」。 琥珀香浮蚁:傅子立注:「《本草》:『千年茯苓化为琥珀。』此言『琥珀』者,谓酒色如之。杜少陵《郑驸马宅宴洞中》诗:『春酒杯浓琥珀薄。』『浮蚁』,酒面浮醅如蚁。杜少陵《正月三日归溪上有作简院内诸公》诗:『蚁浮仍蜡味。』」刘尚荣按:「张茂先《博物志·卷四》引《神仙传》云:『松柏脂入地,千年化为茯苓,茯苓化为琥珀。』」 一到愁肠:黄山谷《醉落魄》词序引此词作「一入愁肠」。 别有:黄山谷《醉落魄》词序引此词作「便有」。 阳春意:傅子立注引唐·白乐天《咏家酝十韵》诗:「饮似阳和满腹春。」 幕席为天地:傅子立注引晋·刘伯伦《酒德颂》:「幕天席地,纵意所如。」幕席,黄山谷《醉落魄》词序引此词作「席幕」。 从他落魄陶陶里:傅子立注引《史记·卷九十七·郦生陆贾传》:「郦生食其者,陈留高阳人也。好读书,家贫落魄,无以为衣食业,为里监门吏。」又引晋·刘伯伦《酒德颂》:「无思无虑,其乐陶陶。」落魄,黄山谷《醉落魄》词序引此词作「兀兀」。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落魄:同“落泊”,穷困失意,放荡不羁。
  • 琥珀:一种树脂化石,这里指美酒的颜色。
  • 浮蚁:酒面上的浮沫。

翻译

时而醉酒时而清醒又醉酒,任凭你去体会这种滋味。浓浓地斟上一杯美酒如琥珀,酒沫漂浮其上,一进入愁苦的肠中,却另有一番和暖春天般的情意。 应该把那帷帐幕布当作天地,歌唱以前就起来舞蹈,在花丛前就睡卧。任凭他穷困失意逍遥自在,还是胜过那清醒时,招惹来无端的愁苦和憔悴。

赏析

这首词通过对醉酒状态和情绪的描写,表达了一种超脱旷达的人生态度。词中“醉醒醒醉”生动地描绘了词人在醉酒和清醒之间的状态转换。“浓斟琥珀香浮蚁”则通过对美酒的细致描写,增添了生活的情趣。“须将幕席为天地”几句,更是展现了一种不拘泥小节、自由自在的生活追求。整首词看似描写醉酒后的情态,实则透露出词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由解脱的向往,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