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注释
庾信(513—581年),南北朝时期文学家。公元544年,梁元帝派他出使西魏。在此期间,梁为西魏所灭,他被留在长安。西魏皇帝非常赏识庾信,就让他担任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世称其为“庾开府”。庾信被强留于长安,永别江南,内心很是痛苦。他在长安一直住了将近30年,非常思念故土,于是作《徵调曲》六首。《徵调曲》六首皆为整齐的七言诗,这是其中第六首。
徵(zhǐ)为古代五音(宫、商、角、徵、羽)之一,相当于现在简谱中的“5(Sol)”。庾信此组作品以遵守仪式音乐要求为鹄的,在自觉采用新体的同时,以文法、赋法为歌,从体式与技巧两方面更新中国诗歌传统,折射出中国礼乐制度变革对于诗歌之影响,实为乐府学史上的重大事件。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无特别难以理解的词语。
翻译
在宽广碧绿的高楼上仿佛倚靠着天空,把普通的蚂蚁窝般的事物等闲看待,高于凌烟阁。回归飞翔到华表上已经三千年,像砥柱在激流中挺立了五百年。摆脱了浮云般的世俗富贵,逍遥自在每日如同神仙般闲散。上天已经确定了得失的计划,八十个春秋能变成八千年。
赏析
这首诗可能是对一位侍郎的赞颂之诗。诗中通过描绘高楼倚天、轻视平凡事物等展现出这位侍郎的不凡与高远之境界。以华表和砥柱来暗示其长久的影响力和中流砥柱般的重要性。强调他摆脱富贵浮云,逍遥似神仙,体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和心境。最后说上天定好了其生命历程,八十春秋能似八千般长久,蕴含着对他的美好祝福和期望。整首诗语言豪迈大气,富有想象力,通过一系列的形象和描述来烘托所赞之人的品质与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