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行孝宗皇帝挽词二首

泪穿无厚土,目窅有高旻。 敬祖翻材艺,祈年蹶玉身。 恤囚扬末命,放女陋前人。 从有如椽笔,谁能画得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目窅(yǎo):眼睛深陷,形容悲痛至极。
  • 高旻(mín):高天,指天空。
  • 敬祖:尊敬祖先。
  • 材艺:才能和技艺。
  • 祈年:祈求丰收。
  • 蹶玉身:比喻身体衰弱。
  • 恤囚:怜悯囚犯。
  • 末命:临终的命令或遗言。
  • 放女:释放女子。
  • 陋前人:不如前人,指自己的行为不如古人。
  • 如椽笔:比喻文笔雄健,如椽木般粗大。

翻译

泪水穿透了无厚的土地,目光深陷,仰望着高高的天空。 尊敬祖先,却未能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和技艺,祈求丰收,却身体日渐衰弱。 怜悯囚犯,宣扬临终的命令,释放女子,自愧不如前人。 即使有如椽木般雄健的笔力,又有谁能描绘出春天的美丽呢?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对孝宗皇帝逝世的深切哀悼和对自身未能尽责的自责。诗中,“泪穿无厚土,目窅有高旻”描绘了极度的悲痛和对天命的无奈。后句通过对“敬祖”、“祈年”等行为的反思,表达了对先帝的敬仰与对自身不足的反省。结尾的“如椽笔”与“画得春”则寄寓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现实无力的感慨。

湛若水

明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