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梅岭感兴
步出折梅亭,行行且停停。喜望桑梓迩,肃肃迅霄征。
回思昨宵火,旅魂为怔营。不能亟极救,如我伤群生。
一城焚尚可,四方若为情。谁挽天河水?谁灭天火星?
毋曰既焦烂,乃尚可回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梅岭:山岭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指梅花盛开的山岭。
- 桑梓:古代常用来指代家乡,桑和梓是古代家宅旁常栽的树木。
- 肃肃:形容迅速的样子。
- 霄征:指高远的天空,这里比喻迅速的行程。
- 怔营:形容心神不宁,焦虑不安。
- 亟:急迫,立即。
- 焦烂:烧焦,比喻严重的破坏或灾难。
- 回生:复活,恢复生机。
翻译
我走出折梅亭,行走间不时停下脚步。欣喜地发现家乡已经近在咫尺,于是迅速而庄严地继续我的旅程。 回想昨夜的火灾,我的心魂因焦虑而不安。我无法立即前去救援,仿佛我自己在伤害着众生。 即使整座城市被焚毁也还可以重建,但四面八方的人们又该如何是好?谁能引来天河的水?谁能熄灭天上的火星? 不要说一切已经烧得焦烂,因为还有可能恢复生机。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述行旅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灾难的深切关怀。诗中,“步出折梅亭”一句,既描绘了具体的场景,又隐含了诗人的离愁别绪。后文通过对火灾的回忆,展现了诗人对人民疾苦的同情与无力救援的自责。结尾的“毋曰既焦烂,乃尚可回生”则寄托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与信念,即使在灾难之后,仍有重建和复兴的可能。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的人文关怀和乐观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