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和廖洞野翰长院中观莲四首

天然元不作,清水出芙蓉。 自挹瀛洲秀,因思太华峰。 神清天所降,根净地攸钟。 若就观莲赋,名书必蔡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yì):汲取,引申为欣赏。
  • 瀛洲 (yíng zhōu):古代传说中的仙山,这里比喻美好的地方。
  • 太华峰 (tài huá fēng):即华山,五岳之一,以险峻著称。
  • (yōu):所。
  • 蔡邕 (cài yōng):东汉时期的文学家、书法家,以文才著称。

翻译

自然之美无需雕琢,清水中绽放出芙蓉花。 我欣赏着瀛洲般的秀美,因而想起了险峻的太华峰。 这神清气爽的景象是天意所赐,这纯净的根系是大地所钟爱。 如果要写一篇观莲的赋文,那必定要像蔡邕那样名垂青史。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翰林院中观赏莲花时的所感所想。诗中,“天然元不作,清水出芙蓉”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美,认为自然之美无需人为修饰。后文通过“瀛洲秀”与“太华峰”的对比,展现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受。结尾提到蔡邕,暗示了作者希望自己的文学作品也能像蔡邕那样被后人传颂。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自然和文学的热爱与追求。

湛若水

明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