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题东山草堂为刘时雍少师

正属苍生望,东山复此亭。 檐虚湖与迥,景胜岳全轻。 三径沿溪辟,千峰就榻迎。 不留廊庙老,乞与草堂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奉题:应邀作诗。
  • 东山:地名,这里指刘时雍的草堂所在地。
  • 少师:古代官职,这里指刘时雍的官职。
  • 正属:正值。
  • 苍生:百姓。
  • 复此亭:再次建此亭。
  • 檐虚:屋檐空旷。
  • 湖与迥:湖水与远处的景色相映成趣。
  • 景胜:景色优美。
  • 岳全轻:山岳的景色相比之下显得不那么重要。
  • 三径:指草堂周围的小路。
  • 沿溪辟:沿着溪流开辟。
  • 千峰就榻迎:形容草堂周围群山环绕,仿佛迎接坐在榻上的人。
  • 不留廊庙老:不愿留在朝廷中老去。
  • 乞与:请求给予。
  • 草堂荣:草堂的荣耀。

翻译

正值百姓期待之时,东山又建起了这座亭子。屋檐空旷,湖水与远景相映成趣,景色优美到山岳的壮丽都显得不那么重要了。三条小路沿着溪流开辟,千座山峰仿佛迎接坐在榻上的人。不愿在朝廷中老去,宁愿请求在这草堂中享受荣耀。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东山草堂的宁静与美丽,通过对自然景色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中“檐虚湖与迥,景胜岳全轻”一句,巧妙地将草堂的景致与山岳相比,突出了草堂景色的独特魅力。最后两句则直接表达了诗人不愿在朝廷中消磨时光,而希望在草堂中找到生活的真谛和荣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

湛若水

明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