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声四韵

我来何太晚,午月避炎蒸。 鹏息垂天在,蝉音聒耳能。 繁缨愁给谏,捷足笑中丞。 如此风波际,招魂不可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平声四韵:指按照平声韵部来创作的诗歌。
  • 午月:指农历五月,此时天气开始炎热。
  • 炎蒸:酷热如蒸。
  • 鹏息:比喻巨大的力量暂时收敛。
  • 垂天:形容鹏鸟展翅遮天蔽日。
  • 蝉音:蝉的鸣叫声。
  • 聒耳:声音嘈杂刺耳。
  • 繁缨:指繁琐的礼仪或官职。
  • 给谏:古代官职名,负责向皇帝进谏。
  • 捷足:比喻行动迅速。
  • 中丞:古代官职名,相当于副宰相。
  • 风波际:比喻动荡不安的时局。
  • 招魂:召唤亡魂,这里比喻哀悼死者。

翻译

我来得太晚了,五月里躲避酷热的天气。 巨大的鹏鸟暂时收敛了它的力量,而蝉鸣声却刺耳地响起。 繁琐的礼仪让人忧虑,而行动迅速的人则让人发笑。 在这动荡不安的时局中,哀悼死者的声音实在不忍听闻。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夏日酷热和蝉鸣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逝者的哀悼。诗中“鹏息垂天在”一句,既展现了鹏鸟的威猛,又暗示了时局的压抑。而“蝉音聒耳能”则以蝉鸣的嘈杂来象征世间的纷扰。后两句通过对繁缨和捷足的对比,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逝者的深切怀念。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感受。

许国佐

许国佐,字班王,一字钦翼,号旧庵。揭阳人。性豪宕不羁,嗜酒,工诗。明思宗崇祯四年(一六三一)进士。授富顺县知县,升兵部主事,累官郎中。遣戍,乞归养。清世祖顺治三年,刘公显破揭阳,母被拘。国佐自缚前往,请以身代,并系之,拷掠无完肤,厉声大骂而死。时以为死孝云。有《百洲堂集》、《蜀弦集》、《旧庵拙稿》、《班斋数句话》。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清乾隆修《潮州府志》卷二九有传。 ► 9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