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望罗浮

影到东溟青不了,天来南极迥无前。 百年意绪长依寺,一路歌声欲彻天。 紫翠对云迷古洞,风光随马舞吟鞭。 约君大石楼前月,对景无诗只醉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东溟(míng):指东海。
  • 南极:指南方的极远之处。
  • 依寺:依恋寺庙。
  • 彻天:直达天际。
  • 紫翠:指山间的紫色和绿色。
  • 古洞:古老的洞穴。
  • 吟鞭:指吟咏时挥动的鞭子,比喻吟咏。
  • 大石楼: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翻译

在马上眺望罗浮山,山影映入东海,青翠无边;天空似乎从南极延伸而来,辽阔无垠。 百年间,我的情感总是依恋着寺庙,一路上的歌声仿佛要直达天际。 山间的紫翠色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古老的洞穴被迷雾笼罩;风光随着马蹄舞动,吟咏的鞭子在空中挥舞。 我与你约定,在大石楼前赏月,面对美景,若无诗意,便只有醉眠。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在马背上远望罗浮山的壮阔景象,通过“东溟”、“南极”等词语展现了空间的辽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内心的豪情。诗中“依寺”、“彻天”等词句,透露出诗人对寺庙的依恋和对歌声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追求。结尾的“大石楼前月”则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期待,以及与友人共享美景的愿望。

湛若水

明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