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十八日作会限韵二首

立冬之后冬之先,病骨偏宜爱日天。 喜把新诗酬酒伴,从看好景到新年。 人苦几番忧大暵,谁将只手挽天泉。 诸公不作商霖雨,留滞周南秀句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立冬: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冬季的开始。
  • 病骨:指身体虚弱或有病。
  • 爱日天:喜爱阳光明媚的日子。
  • :回报,这里指以诗作为对酒伴的回应。
  • 大暵(hàn):大旱。
  • :拉,引申为挽救、拯救。
  • 天泉:指天上的泉水,比喻珍贵的资源或希望。
  • 商霖雨:商霖,指商代的贤相伊尹,传说他能呼风唤雨;霖雨,连绵不断的大雨,比喻恩泽。
  • 留滞:停留,滞留。
  • 周南:《诗经》中的一个篇章,这里可能指诗文。
  • 秀句:优美的诗句。

翻译

立冬之后不久,冬日初至,我这病弱的身体偏偏喜欢这阳光明媚的日子。 我高兴地以新作的诗来回报与我共饮的伙伴,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景色,直到新年的到来。 人们苦于连年的大旱,有谁能用一只手挽救这如同天上泉水般珍贵的希望呢? 各位不去做那能带来甘霖的商代贤相,却在这里停留,留下优美的诗句流传。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立冬后的景象,以及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时局的忧虑。诗中“病骨偏宜爱日天”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温暖阳光的渴望,也暗示了他身体的虚弱。后文通过对大旱的忧虑和对挽救希望的渴望,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结尾处,诗人以“留滞周南秀句传”自嘲,表达了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同时也透露出对时局无奈的感慨。

湛若水

明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