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座次韵和桂洲公夏日试就职贡士有感示僚属兼慰诸生之作

阶前临试鹤和鸣,忽悟天机感处生。 在物飞鸣有何意,众生得失谩留情。 青天座上人皆见,澄鉴空中尔自明。 德业无穷前路在,古人一善耻成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即座:当场。
  • 次韵:依照所和诗中的韵及其用韵的先后次序写诗。
  • 桂洲公:人名,具体指谁不详,可能是当时的官员或文人。
  • 夏日试就职贡士:夏天举行的考试,选拔贡士(即准备进入国子监学习的士子)。
  • 有感:有所感触。
  • 僚属:下属官员。
  • 诸生:学生们。
  • 临试:面临考试。
  • 鹤和鸣:鹤的鸣叫。
  • 天机:天意,自然的奥秘。
  • 在物:指鹤。
  • 得失:成败。
  • 澄鉴:明镜,比喻清明的境界。
  • 德业:德行和功业。
  • 前路:未来的道路。
  • 古人一善耻成名:古人认为仅仅因为一件善行就成名是可耻的。

翻译

当场依照桂洲公的诗韵,和诗一首,表达夏日考试选拔贡士时的感触,同时也安慰下属和学生们。

在阶前,面临考试的鹤鸣叫起来,突然领悟到天意的奥秘由此而生。 鹤的飞鸣本无特别意义,众生的成败得失也不应过分留恋。 在青天之上的座席,人人都能看见,而在澄明的空中,你自然能明白。 德行和功业是无穷无尽的,前方的道路还在,古人认为仅仅因为一件善行就成名是可耻的。

赏析

这首诗通过夏日考试的场景,借鹤的鸣叫来比喻人生的得失和天意的不可测。诗人提醒人们不应过分执着于一时的成败,而应追求德行和功业的积累。诗中“青天座上人皆见,澄鉴空中尔自明”一句,既描绘了高远的景象,也暗示了内心的清明和自省。结尾提到“古人一善耻成名”,强调了古人对于名声的淡泊态度,鼓励人们追求更深远的道德和事业成就。

湛若水

明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