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斋前紫薇花

· 张羽
彼美掖垣秀,遗此荒园中。 赋质非有异,置身偶不同。 屡供樵爨余,生条幸不穷。 蒙茏委榛莽,灌溉哄人工。 谓同众卉弃,忽有孤花红。 □长不择地,始知元化工。 褰衣绕清癯,轻香散晨风。 似感幽士知,芳意默自通。 一闻清露翻,预恐彩云空。 等是荣谢理,何待植南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掖垣(yè yuán):宫墙。
  • 樵爨(qiáo cuàn):砍柴烧火。
  • 蒙茏(méng lóng):草木茂盛的样子。
  • 榛莽(zhēn mǎng):杂乱丛生的草木。
  • 褰衣(qiān yī):提起衣服。
  • 清癯(qīng qú):清瘦。
  • 元化工(yuán huà gōng):自然的造化之力。

翻译

那美丽的宫墙之花,被遗弃在这荒园之中。 它的本质并无特别,只是所处的环境偶然不同。 多次被用来烧火,幸而生命力不衰。 在茂盛的草木和杂乱丛生中,人们灌溉着它。 本以为会同其他花草一样被抛弃,却突然绽放出孤独的红色花朵。 它的生长不择地点,我这才明白自然的造化之力。 提起衣服,围绕着这清瘦的花朵,轻香在晨风中散开。 似乎感受到了隐士的知音,芬芳的情感默默相通。 一听到清露的翻滚,就担心彩云会突然消失。 同样是荣枯的道理,何必非要种植在南宫。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一株被遗弃在荒园中的紫薇花,表达了生命的顽强与自然造化的神奇。诗中,“孤花红”象征着即使在恶劣环境中,生命依然能够绽放出美丽。后文通过对花的细腻描写,传达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理,以及对隐士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命的深刻感悟。

张羽

张羽

张羽,元末明初文人。字来仪,更字附凤,号静居,浔阳(今江西九江)人,后移居吴兴(今浙江湖州),与高启、杨基、徐贲称为“吴中四杰”,又与高启、王行、徐贲等十人,人称“北郭十才子”,亦为明初十才子之一。官至太常丞,山水宗法米氏父子,诗作笔力雄放俊逸,著有《静居集》。 ► 7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