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上偶咏

· 张羽
回涧曲如月,泠然绿树根。 云山自幽寂,水石共成喧。 静观因悟性,耽听欲忘言。 何由驻尘驾,迢递一寻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回涧:曲折的溪流。
  • 泠然:清凉的样子。
  • 耽听:沉醉于听。
  • 迢递:遥远。

翻译

曲折的溪流像弯月一样,清凉地流过绿树的根部。 云雾缭绕的山峦自然幽静,水声和石头的敲击声共同构成喧闹。 静静地观察,因而领悟了本性;沉醉于听,几乎忘记了言语。 如何能停下尘世的马车,去遥远地寻找那源头的所在。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静谧的自然景象,通过“回涧”、“泠然”、“云山”、“水石”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受。诗中“静观因悟性,耽听欲忘言”体现了诗人通过静观自然来领悟生命真谛,沉醉于自然之声而忘却言语的心境。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的厌倦和对遥远源头的向往,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心灵净土的愿望。

张羽

张羽

张羽,元末明初文人。字来仪,更字附凤,号静居,浔阳(今江西九江)人,后移居吴兴(今浙江湖州),与高启、杨基、徐贲称为“吴中四杰”,又与高启、王行、徐贲等十人,人称“北郭十才子”,亦为明初十才子之一。官至太常丞,山水宗法米氏父子,诗作笔力雄放俊逸,著有《静居集》。 ► 7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