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妇篇
庭前双桃李,及时花又子。明岁亦如斯,岁岁春风里。
孰云贱妾可相比,一朝轻掷成覆水。夫婿孰云如岁时,一岁一时情未离。
可知男儿情多少,不及女流酒一卮。老姑何尝怒堂上,草草直把中心痴。
何必区区分缣素,吟就白头他不顾。妇人三十亦翩翩,抚影不自知其故。
新人不是可恨人,郎亦不过钱为主。儿饥女哭门墙东,寄与新人勿太妒,尤愿新郎勿再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贱妾:谦称,指自己。
- 轻掷:轻易抛弃。
- 覆水:泼出去的水,比喻事情已成定局,无法挽回。
- 孰云:谁说。
- 卮:古代盛酒的器皿。
- 缣素:细绢,常用来书写或绘画。
- 翩翩:形容风度或文采好。
- 抚影:对着影子抚摸,形容自怜。
- 门墙:家门口。
翻译
庭院前的两棵桃李树,每年都会按时开花结果。明年的情景也将如此,年年都在春风中循环往复。 谁说我这个卑微的女子可以与之相比呢?一旦被轻易抛弃,就像泼出去的水无法收回。 谁说我的丈夫像岁月一样无情?虽然一年只有一次,但他的情感并未离去。 可知道男人的情感有多少,却不及女人一杯酒的深情。 老姑(婆婆)何曾在堂上发怒,只是草草地表达出内心的痴情。 何必在细绢上分出界限,吟咏着白头偕老他却不再顾及。 三十岁的妇人依然风韵犹存,对着影子自怜却不知原因。 新来的女子并不是可恨的人,郎君也不过是以金钱为主导。 孩子们在门口东边饥饿哭泣,寄语给新来的女子不要太嫉妒,更希望新郎不要再犯错误。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比庭院中每年按时开花结果的桃李树与女主人公被轻易抛弃的命运,表达了女主人公对婚姻和情感的无奈与哀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如“覆水”比喻无法挽回的婚姻,“缣素”象征着婚姻的契约,而“抚影”则表达了女主人公的自怜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深沉,展现了明代女性在婚姻中的被动与无奈,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地位的局限和对金钱婚姻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