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张衡四愁诗

平子殊不乐,渺然赋四愁。 何能限畛域,长城翠烟楼。 淮阴驱市人,多多善其俦。 重瞳焚咸阳,土焦棼亦收。 乃君更甚此,戢之不肯收。 醉乡虽桃源,又欲陷青州。 莫恃龙须席,相随到梦游。 冒昧宽一假,不厌拙如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平子:指张衡,字平子,东汉时期著名文学家、科学家。
  • 四愁:指张衡所作的《四愁诗》,表达了他的忧愁之情。
  • 畛域:界限,范围。
  • 翠烟楼:此处可能指边疆的楼阁,象征边疆的遥远和孤寂。
  • 淮阴驱市人:指韩信在淮阴时,能够驱使市井之人作战。
  • 重瞳:指项羽,传说他有两重瞳孔。
  • 咸阳:秦朝的都城,项羽曾焚烧咸阳。
  • :收敛,控制。
  • 醉乡:指醉酒后的状态,比喻逃避现实的地方。
  • 桃源:指理想的避世之地,源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 青州:地名,此处可能指现实世界的纷扰。
  • 龙须席:一种珍贵的席子,比喻舒适的生活。
  • 梦游:指梦境中的游历,比喻虚幻不实。
  • 拙如鸠:比喻自己的笨拙,鸠是一种鸟,常用来比喻愚笨。

翻译

张衡并不快乐,深情地写下了《四愁诗》。 怎能被界限所限,边疆的翠烟楼显得如此遥远。 韩信能驱使市井之人,他们众多且擅长其事。 项羽焚烧了咸阳,城土焦黑,纷争也得以平息。 而你更是超越了这些,收敛了锋芒不愿再战。 醉乡虽如桃源般理想,却又陷入了青州的纷扰。 不要依赖舒适的龙须席,它会让你迷失在梦境之中。 请宽恕我的冒昧,不嫌弃我如鸠般的笨拙。

赏析

这首诗是许国佐对张衡《四愁诗》的补充和回应,通过对比历史人物韩信和项羽的事迹,表达了对张衡忧愁情感的理解和共鸣。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历史典故和比喻,展现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深刻洞察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张衡的敬仰和对自身境遇的无奈,体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许国佐

许国佐,字班王,一字钦翼,号旧庵。揭阳人。性豪宕不羁,嗜酒,工诗。明思宗崇祯四年(一六三一)进士。授富顺县知县,升兵部主事,累官郎中。遣戍,乞归养。清世祖顺治三年,刘公显破揭阳,母被拘。国佐自缚前往,请以身代,并系之,拷掠无完肤,厉声大骂而死。时以为死孝云。有《百洲堂集》、《蜀弦集》、《旧庵拙稿》、《班斋数句话》。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清乾隆修《潮州府志》卷二九有传。 ► 9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