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眼流丹

石开海眼引泉通,溅玉流丹未有穷。 细度林声归寂听,光涵云影映晴空。 烦襟不觉观时失,宿疾疑从饮后攻。 不入凡流同混浊,穿云络石杳无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海眼:指泉眼,传说中与大海相通的神秘泉源。
  • 溅玉流丹:形容泉水喷涌,水珠如玉,水色如丹。
  • 细度:细细地感受。
  • 寂听:静听。
  • 光涵:光芒包含。
  • 烦襟:烦躁的心情。
  • 宿疾:长期患有的疾病。
  • :此处指治愈。
  • 凡流:平凡的水流。
  • 混浊:浑浊不清。
  • 穿云络石:形容泉水从高处流下,穿过云雾,绕过石头。

翻译

石头的裂缝中,海眼般的泉眼引导着泉水流动,水珠如玉,水色如丹,似乎永无止境。细细地感受林间声音,归于静听,光芒包含着云影,映照在晴朗的天空。烦躁的心情不觉间在观赏时消失,长期患有的疾病似乎在饮用泉水后得到了治愈。这泉水不与平凡的水流同流合污,它穿过云雾,绕过石头,消失得无影无踪。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神秘的泉眼和清澈的泉水,表达了作者对于纯净自然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越。诗中“海眼”、“溅玉流丹”等词藻华丽,形象生动,展现了泉水的美丽与神奇。后句通过“烦襟不觉观时失”和“宿疾疑从饮后攻”表达了泉水带来的心灵净化和身体疗愈,体现了作者对自然力量的赞美。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展现了明代诗人曾永和的高超艺术造诣。

曾永和

曾永和,号怀静。万州人。明神宗万历间贡生,任连江训导。事见清道光《万州志》卷二。 ► 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