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廛地:古代城市中平民的房地。
- 天柱峰:山峰名,这里可能指某个具体的地方或象征性的高远之地。
- 黄堂:古代对官府的称呼。
- 陈蕃榻:陈蕃是东汉时期的官员,他的榻(床)象征着尊贵和清廉。
- 白屋:指平民的房屋,这里可能指贫寒或普通人家。
- 孺子风:指年轻士人的风范或品质。
翻译
在城市的新地界,我们占据了天柱峰这样的高远之地,现在的我们和古时候的人一样,都保持着那份清冷和淡泊。在官府中,已经有了像陈蕃那样尊贵清廉的象征,而在普通的民居中,却难以找到像孺子那样的高洁风范。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廛地”与“天柱峰”、“黄堂”与“白屋”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古今人物风范的思考。诗中“今人冷淡古人同”一句,既表达了对古人风范的怀念,也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评。后两句则通过具体的历史人物陈蕃和孺子,进一步强调了清廉与高洁的重要性,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高尚品质的向往和对世俗的批判。
湛若水
明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
湛若水的其他作品
- 《 将由瓜洲往三茅访句曲华阳洞途中绝句十首 》 —— [ 明 ] 湛若水
- 《 访李鳌峰别驾于西台遍观胜景乐而有作六首见日亭 》 —— [ 明 ] 湛若水
- 《 再拈六言代简蒋道林未尽之意三首 》 —— [ 明 ] 湛若水
- 《 寄题沈东园别业 》 —— [ 明 ] 湛若水
- 《 黄丹道中即事 》 —— [ 明 ] 湛若水
- 《 与郑孔新 》 —— [ 明 ] 湛若水
- 《 赠增城学李东川迁大姚掌教 》 —— [ 明 ] 湛若水
- 《 陈石亭以旧作见示次和灵谷一篇 》 —— [ 明 ] 湛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