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衡州守冯南滨

廛地新占天柱峰,今人冷淡古人同。 黄堂已有陈蕃榻,白屋无能孺子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廛地:古代城市中平民的房地。
  • 天柱峰:山峰名,这里可能指某个具体的地方或象征性的高远之地。
  • 黄堂:古代对官府的称呼。
  • 陈蕃榻:陈蕃是东汉时期的官员,他的榻(床)象征着尊贵和清廉。
  • 白屋:指平民的房屋,这里可能指贫寒或普通人家。
  • 孺子风:指年轻士人的风范或品质。

翻译

在城市的新地界,我们占据了天柱峰这样的高远之地,现在的我们和古时候的人一样,都保持着那份清冷和淡泊。在官府中,已经有了像陈蕃那样尊贵清廉的象征,而在普通的民居中,却难以找到像孺子那样的高洁风范。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廛地”与“天柱峰”、“黄堂”与“白屋”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古今人物风范的思考。诗中“今人冷淡古人同”一句,既表达了对古人风范的怀念,也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评。后两句则通过具体的历史人物陈蕃和孺子,进一步强调了清廉与高洁的重要性,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高尚品质的向往和对世俗的批判。

湛若水

明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