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树阻风

留滞何为水一方,断崖古树郁苍苍。 月明江渚寒相媚,气入丰城夜可望。 孤棹不妨随去住,石尤底事太颠狂。 酒糺拨闷从苛政,且倚兰桡到醉乡。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留滞(liú zhì):指停留;羁留。
  • 郁苍苍:茂盛的样子。
  • 江渚(jiāng zhǔ):江中的小洲。
  • 丰城:此处指剑气直冲丰城的典故(传说在晋代,张华见斗、牛二星之间有紫气,后雷焕于丰城狱中掘地得双剑,一把叫龙泉,一把叫太阿)。
  • 孤棹(gū zhào):孤舟。
  • 石尤:石尤风,指逆风。
  • 底事:何事。
  • 苛政(kē zhèng):繁重的赋税和苛刻的法令。
  • 兰桡(lán ráo):兰舟,小舟的美称。

翻译

为何我停留在此水畔,眼前是陡峭的岸壁和茂盛苍茫的古老樟树。明月映照下的江中小洲寒冷中相互映衬,仿佛剑气冲入丰城的情景在夜晚也可以想象。我这孤舟不妨随着水流或停或行,这逆风到底是为何如此癫狂。借酒消愁来排解面对苛政的烦闷,暂且依靠这小船直到醉乡。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樟树处被风阻拦的情景,抒发了他心中的烦闷之情。诗的前两句通过描写留滞之地的景色,表现出一种孤独和苍凉的氛围。“月明江渚寒相媚”,明月照江渚,营造出一种清冷的美感。“气入丰城夜可望”,借用典故,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和神秘色彩。“孤棹不妨随去住,石尤底事太颠狂”,则表达了诗人对逆风的无奈。最后两句“酒糺拨闷从苛政,且倚兰桡到醉乡”,揭示了诗人烦闷的原因是苛政,他只能借酒消愁,寻得一丝慰藉。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既描绘了自然景色,又反映了诗人的内心感受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韩日缵

明广东博罗人,字绪仲。万历三十五年进士,除检讨。累迁至礼部尚书。时宦官用权,人皆畏其凶焰,独日缵坦然处之。后充经筵讲官,得熹宗称善。卒谥文恪。 ► 50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