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大行节母何太孺人

笄袆有杵臼,誓死竟何如。 靡慝惟髧彼,能成赖藐诸。 歌残黄鹄后,赋就白华馀。 母德辉彤管,幽芳可特书。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笄袆(jī huī):古代妇女的一种服饰,这里代指妇女。笄,古代女子用以装饰发耳的一种簪子(zān zi)。袆,古代王后的一种祭服。
  • 杵臼(chǔ jiù):舂米的木棒和石臼。这里喻指不嫌贫窭的妇人之德或艰苦的生活。
  • 靡慝(mǐ tè):没有邪恶。
  • 髧彼(dàn bǐ):头发下垂的样子,指年少。
  • 藐诸(miǎo zhū):渺小的各个方面,这里指孩子。
  • 黄鹄(hú):一种鸟,这里可能借指悲伤的歌曲。
  • 白华:《诗经·小雅》中的篇名,内容是反映孝子之思养父母,这里指孝顺的赋作。
  • 彤管(tóng guǎn):古代女史用以记事的杆身漆朱的笔,后指女子文墨之事。

翻译

这位节母年轻时就有杵臼般的妇德,发誓死守妇道,最终情况如何呢?她没有邪恶之念,只有那年少时的纯真,而她的孩子能有所成就,也全依赖她。她唱完悲伤的歌曲之后,又创作出有关孝亲的赋作。她的母德光辉闪耀,如同那记录女子事迹的彤管,她那幽隐的芳德值得特别书写记录。

赏析

这首诗是对何太孺人的赞美。诗的开头用“笄袆有杵臼”来强调她的妇德,接着描述了她的品德高尚以及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歌残黄鹄后,赋就白华馀”这两句通过她的歌唱和创作,进一步展现了她的才华和情感。最后,诗人认为她的母德如彤管般闪耀,其幽芳值得特别书写,表达了对她的高度敬仰和赞美。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何太孺人品德和才华的描述,展现了一位令人钦佩的女性形象。

韩日缵

明广东博罗人,字绪仲。万历三十五年进士,除检讨。累迁至礼部尚书。时宦官用权,人皆畏其凶焰,独日缵坦然处之。后充经筵讲官,得熹宗称善。卒谥文恪。 ► 50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