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鄱阳王府丞父

· 韩雍
泗水行歌久断音,传经有子戴朝簪。 共誇身后推恩重,应报生前积庆深。 就养不回千古梦,流芳却慰九原心。 穹碑树德当周道,太史文章耀古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泗水:shù shuǐ,古代河流名,此处可能代指的诗人友人的家乡。
  • 朝簪:指朝廷官员的冠饰,借指官员的职位。

翻译

在泗水之地吟唱诗歌的声音早已断绝,然而传习经学的人有儿子担任了官员。 人们都夸赞他身后所得到的皇恩深重,这也应该是报答他生前积累的深厚福庆。 想要侍奉父母却无法实现成为千古遗梦,然而流芳后世却能慰藉他在九泉之下的心。 高大的石碑树立着他的德行正对着大路,太史的文章光辉闪耀古今。

赏析

这首诗是为鄱阳王府丞的父亲所写。首联通过提到泗水行歌久断音,暗示逝者的离去,同时赞扬他的儿子传承经学并取得官职。颔联写众人对其身后得到恩宠的称赞,认为这是对他生前积善积福的回报。颈联表达了逝者未能实现侍奉父母的遗憾,但他的美名流传能使其在地下得到安慰。尾联以高大的石碑树立其德行,以及太史文章的光辉来赞美逝者的品德和影响力。整首诗既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和怀念,也肯定了他的品德和功绩,语言庄重,情感深沉。

韩雍

韩雍

明苏州府长洲人,字永熙。正统七年进士,授御史。巡按江西,黜贪墨吏数十人。景泰时擢广东副使,巡抚江西。劾奏宁王朱奠培不法状,后被宁王诬劾,夺官。后再起为大理少卿,迁兵部右侍郎。宪宗立,以牵累贬官。会大藤峡徭、僮等族民众起事,乃改以左佥都御史,参赞军务,督兵镇压。迁左副都御史,提督两广军务。有才略,治军严,而谤议亦易起。为中官所倾轧,乃致仕去。有《襄毅文集》。 ► 70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