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备倭翁都督
伟哉将军翁继武,智勇元非众人伍。
指麾阵势风云生,笑谈兵法虹霓吐。
宝刀曾斩滇池蛟,雕弓惯射阴山虎。
出镇声华已绝伦,閒居礼度尤追古。
轻裘缓带羊都督,雅歌投壶祭征虏。
帐前列校总归心,海外诸夷谁敢侮。
斥堠久断狼烟飞,望洋不见鲸波舞。
畏威奸宄尽敛迹,向化黎元皆按堵。
圣主封功下丹诏,将军进爵垂朱组。
方今万国固悉臣,犹有四夷须镇抚。
还期明堂领节钺,坐向边陲立旗鼓。
誓使天骄不敢窥,报功定见分茅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继武:足迹重叠,喻继承。
- 指麾(huī):同“指挥”。
- 虹霓(ní)吐:像虹霓一样吐出,形容言辞精彩。
- 滇池蛟:传说中滇池里的蛟龙。
- 阴山虎:阴山中的老虎,这里指强悍的敌人。
- 绝伦:无与伦比。
- 追古:追寻古人的风范。
- 缓带:宽松的衣带。
- 羊都督:这里指像羊祜一样的都督,羊祜为西晋名将,以仁德闻名。
- 祭征虏:指祭遵,东汉名将,为人廉洁,克己奉公,喜好儒家经典,出征时常用雅歌和投壶的游戏来招待宾客。
- 斥堠(hòu):古代的侦察兵,这里指侦察敌情的哨所。
- 狼烟:古代边防报警时烧狼粪升起的烟,借指战火。
- 望洋:抬头远望的样子。
- 鲸波:巨浪,比喻险恶的环境。
- 敛迹:指收敛形迹。
- 向化:归服。
- 按堵:安居,安定。
- 丹诏:帝王的诏书,以朱笔书写,故称丹诏。
- 朱组:红色丝带,古代用以系官印或佩玉。
- 节钺(yuè):符节和斧钺,古代授予将帅,作为加重权力的标志。
- 天骄:汉代人称匈奴单于为天之骄子,后来称某些北方强盛的民族或其君主。
- 分茅土: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用白茅裹着的泥土授予被封的人,象征授予土地和权力。
翻译
这位将军翁继武真是伟大啊,他的智慧和勇气绝非一般人能比。 他指挥作战时阵势如风云变幻,谈笑间谈论兵法精彩绝伦如虹霓吐出。 他的宝刀曾斩杀过滇池的蛟龙,他的雕弓惯常射杀阴山的猛虎。 出镇一方时名声和威望已经无与伦比,闲居时的礼仪规范尤其追寻古人的风范。 他像羊祜都督那样穿着轻裘,系着缓带,又像祭遵那样以雅歌投壶来招待宾客。 营帐前的将校们都诚心归服,海外的各个外族谁敢侮辱。 侦察敌情的哨所已经很久没有发现战火的迹象,远望大海也不见险恶的巨浪翻涌。 畏惧威严的坏人都收敛了形迹,归服教化的百姓都安居乐业。 圣明的君主降下封赏的诏书,将军晋升爵位并得到了红色的丝带。 如今万国都已臣服,但是仍然有四方的外族需要镇守安抚。 还期望在明堂接受符节和斧钺,坐在边陲地区树立起军旗和战鼓。 发誓要让那些北方的强盛民族不敢窥视,立下功劳后必定会得到分封的土地和权力。
赏析
这首诗热情洋溢地赞扬了翁都督的智勇双全、仁德风范以及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战功。诗中通过描写翁都督的指挥才能、战斗功绩、品德修养以及对国家的忠诚,展现了一个伟大将领的形象。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安定和边疆稳固的期望。 从艺术手法上看,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语言,如“指麾阵势风云生,笑谈兵法虹霓吐”,生动地表现了翁都督的军事才能;“宝刀曾斩滇池蛟,雕弓惯射阴山虎”则通过形象的比喻,突出了翁都督的英勇善战。整首诗气势磅礴,节奏明快,富有感染力。

韩雍
明苏州府长洲人,字永熙。正统七年进士,授御史。巡按江西,黜贪墨吏数十人。景泰时擢广东副使,巡抚江西。劾奏宁王朱奠培不法状,后被宁王诬劾,夺官。后再起为大理少卿,迁兵部右侍郎。宪宗立,以牵累贬官。会大藤峡徭、僮等族民众起事,乃改以左佥都御史,参赞军务,督兵镇压。迁左副都御史,提督两广军务。有才略,治军严,而谤议亦易起。为中官所倾轧,乃致仕去。有《襄毅文集》。
► 708篇诗文
韩雍的其他作品
- 《 办事官黄汉斌从予有年兹乞归省母口占四绝以华其行 》 —— [ 明 ] 韩雍
- 《 东园偶成 》 —— [ 明 ] 韩雍
- 《 寄张维本阴阳官兼管医学 》 —— [ 明 ] 韩雍
- 《 赵伯颙以诗赠别次韵奉答 》 —— [ 明 ] 韩雍
- 《 迎春有感 》 —— [ 明 ] 韩雍
- 《 春日小酌和杜荀鹤雪韵 》 —— [ 明 ] 韩雍
- 《 云谷八咏为乡人袁仲玉题杏林春雨 》 —— [ 明 ] 韩雍
- 《 为金仲和题夏太常竹 》 —— [ 明 ] 韩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