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统己巳秋客中闻大驾北狩未还惊号赋此

· 韩雍
翠华北狩正侵彊,未报归期重感伤。 百辟有谁能扈跸,一身无计可勤王。 龙沙碛里秋容惨,羌笛声中夜漏长。 怅望何时遂迎复,西风吹泪洒苍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翠华:皇帝仪仗中一种用翠鸟羽毛作装饰的旗,代指皇帝。(翠(cuì))
  • 北狩:皇帝到北方去巡视,这里委婉地表示皇帝被掳到北方。(狩(shòu))
  • 侵彊:这里指敌人侵犯,势力强大。(彊(qiáng),同“强”)
  • 百辟:指诸侯或百官。(辟(bì))
  • 扈跸:随侍皇帝出行。(扈(hù);跸(bì))
  • 勤王:指君主的统治受到威胁而动摇时,臣子起兵救援王朝。
  • 龙沙:泛指塞外沙漠之地。(沙(shā))
  • :沙漠;不生草木的沙石地。(碛(qì))
  • 夜漏:指夜间的时刻,漏是古代的计时器。

翻译

皇帝的车驾去北方巡视,正遭受着敌人的侵犯,还没有听到归来的日期,让人心中深感悲伤。百官之中有谁能够随侍皇帝出行呢?我自己也想不出办法去救援王朝。塞外沙漠里秋天的景色凄惨,羌笛的声音中,夜晚的时间显得格外漫长。我惆怅地望着远方,不知何时才能迎接皇帝回来,西风吹来,我的泪水洒向苍茫的天地。

赏析

这首诗以沉痛的笔触描绘了明朝正统己巳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在“土木堡之变”中被瓦剌掳走后的情景。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皇帝安危的关切。

首联开篇点明皇帝被掳的事实,以及人们对其归期的期盼和由此产生的伤感。颔联则进一步抒发了诗人的无奈和对国家局势的忧虑,显示出当时朝廷面临的困境。颈联通过描写塞外的凄惨景色和悠长的羌笛声,烘托出悲凉的氛围,加深了诗中的忧愁之感。尾联表达了诗人对皇帝归来的渴望,以及内心的悲愤,“西风吹泪洒苍苍”一句,将诗人的情感推向了高潮,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苍凉,充分体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和对时局的忧虑。

韩雍

韩雍

明苏州府长洲人,字永熙。正统七年进士,授御史。巡按江西,黜贪墨吏数十人。景泰时擢广东副使,巡抚江西。劾奏宁王朱奠培不法状,后被宁王诬劾,夺官。后再起为大理少卿,迁兵部右侍郎。宪宗立,以牵累贬官。会大藤峡徭、僮等族民众起事,乃改以左佥都御史,参赞军务,督兵镇压。迁左副都御史,提督两广军务。有才略,治军严,而谤议亦易起。为中官所倾轧,乃致仕去。有《襄毅文集》。 ► 70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