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苦热

朱氛畏景何煎烁,砂碛生烟水泉涸。轻鸥白鹭安所如,千艘万艘如藏壑。 况乃飞挽急征输,红尘赤日犹驿络。夹道垂杨袅袅丝,密叶繁枝苦阴薄。 江上空闻霹雳来,惊飙炽燄扬氛埃。屯云密结不成雨,山枯石烂尽蒿莱。 那见月轮宵犯毕,四野火云峰兀嵂。闷去琴书烦几案,慵来寝兴碍冠栉。 白石滩头岸葛巾,赭圻冉冉度行人。吁嗟道暍者谁子,炎蒸飙翕叫高旻。 曈曈日暮行舟绝,毒雾瘴云终不灭。火威宿鸟倦晨飞,候浊蚊蚊竞晚热。 漫说承恩玉井冰,漫言浥润阴山雪。但顾吹律转时和,空蒙其雨沛滂沱。 须臾黄潦起洪波,一挽西江苏涸辙,伫揖披襟听棹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朱氛:炎热的气象。“氛”(fēn)
  • 畏景:夏季的阳光。“畏”(wèi)
  • 煎烁:形容极其炎热。“烁”(shuò)
  • 砂碛(shā qì):沙漠。
  • 飞挽:迅速运送粮草等物资。
  • 驿络:连续不断之意。
  • 蒿莱(hāo lái):野草。
  • 兀嵂(wù lǜ):高耸突出。
  • 道暍(dào yē):中暑的人在路上。“暍”(yē) ,中暑。
  • 曈曈(tóng tóng):日出时光亮的样子。
  • 高旻(mín):高天。
  • 候浊:混浊的气候。

翻译

炎热的气象畏惧夏日阳光的煎烤,沙漠中生烟,泉水干涸。轻捷的鸥鸟和白鹭不知该往何处去,众多的船只好像藏在山谷中一样。 何况还有紧急征运物资的任务,满是尘土的道路上,烈日炎炎,运输队伍络绎不绝。道路两旁的垂杨柳丝袅袅,茂密的枝叶也难以提供足够的阴凉。 江面上空似乎传来霹雳之声,狂风带着炽热的火焰扬起尘土。堆积的云层紧密却不下雨,山变得干枯,石头崩裂,大地布满野草。 哪能看到月亮在夜晚运行到毕宿,四周的山峰在野火中显得高耸突兀。闷热让人懒得碰琴书,烦扰着几案,慵懒使得起床和休息都受到阻碍,懒得整理衣冠。 白石滩头,有人岸边束着葛巾,赭圻一带行人缓缓前行。唉,那些中暑的人是谁呢,在炎热中呼喊着,向高天诉苦。 夕阳西下,行船渐渐停止,有毒的雾气和瘴气始终没有消散。炎热让栖息的鸟儿早晨也疲倦得不愿飞翔,混浊的气候使得蚊子在傍晚仍竞相追逐热气。 不要说能享受宫廷中如井水般清凉的恩赐,不要说能得到如阴山雪般润泽的好处。只希望吹奏律管能使时令调和,天空能降下丰沛的大雨。 不一会儿黄色的洪水涌起大浪,一举将西边的江水引过来,拯救干涸的车辙,期待着敞开衣襟,倾听划船的歌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舟行途中的酷热景象以及人们在这种环境下的艰难处境。诗中通过对炎热天气、干涸的水源、艰难的运输、恶劣的环境和人们的疲惫与不适的描写,展现了夏日的酷热难耐和给人们带来的苦难。

诗人运用了丰富的词汇和生动的描写,如“朱氛畏景何煎烁,砂碛生烟水泉涸”,形象地表现出炎热和干旱的程度。“江上空闻霹雳来,惊飙炽燄扬氛埃”则通过对天空中的声响和狂风火焰的描述,增加了环境的紧张感。

整首诗既有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有对人们生活状态的关注,表达了诗人对炎热天气下人们苦难的同情,同时也寄托了对凉爽和雨水的渴望。

韩日缵

明广东博罗人,字绪仲。万历三十五年进士,除检讨。累迁至礼部尚书。时宦官用权,人皆畏其凶焰,独日缵坦然处之。后充经筵讲官,得熹宗称善。卒谥文恪。 ► 50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