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张九龄千秋金鉴录有感

史以烛兴废,鉴以烛妍媸。 上臣轸国忧,献替多诤词。 张公古遗直,特立天宝时。 嵩呼聚郡僚,金镜展颂私。 公独手一编,正色陈箴规。 发牍觌今昔,理乱俨若斯。 五位郁英光,寿国万年期。 鉴辉倏埋尘,嘉谟垂来兹。 岂乏骨鲠言,芳轨良足师。 熙朝遘令节,载歌天保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zhěn):伤痛,引申为忧虑。
  • 妍媸(yán chī):美和丑。
  • 诤词(zhèng cí):直言规劝的话。
  • 遗直:指直道而行、有古人遗风的人。
  • 天宝: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
  • 嵩呼:指臣下祝颂帝王,高呼万岁。
  • 矩矱(jǔ yuē):规矩法度。

翻译

史书能够照亮国家的兴衰,镜子能够照出美丑。 上等的臣子心怀国家的忧患,进献可行的建议,多有直言规劝之语。 张九龄是有古人遗风的正直之人,在天宝年间特立独行。 众人欢呼着聚集郡中官吏,为帝王歌功颂德以谋私利。 只有张九龄手拿一部书,严肃地陈述劝诫的规则。 打开书简可以看到古今之事,治理动乱之态就像这样明晰。 他的品德焕发出光辉,期盼国家万年昌盛。 镜子的光辉忽然被尘土掩埋,美好的谋略流传到现在。 怎能缺少正直的言论,他的良好行为准则确实值得学习。 在光明的朝代遇到美好的节日,应当歌唱《天保》之诗。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读张九龄的《千秋金鉴录》后所写的感想。诗中首先强调了史书和镜子的作用,进而赞扬张九龄作为忠臣,心系国家,敢于直谏,其品德和谋略都值得后人学习。诗中通过对比其他人的阿谀奉承和张九龄的正直进谏,突出了张九龄的高尚品质。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美好谋略和正直言论的珍视,以及对光明时代的赞美和对国家昌盛的期盼。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刻,通过对张九龄的歌颂,传达了积极的价值观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韩日缵

明广东博罗人,字绪仲。万历三十五年进士,除检讨。累迁至礼部尚书。时宦官用权,人皆畏其凶焰,独日缵坦然处之。后充经筵讲官,得熹宗称善。卒谥文恪。 ► 50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