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园公清福图

无危即为安,无辱即为荣。 山中寡尘鞅,高枕有馀清。 摊书负日卧,呼童课春耕。 溷迹田父间,相看不问名。 牛羊归古巷,灌木薄山楹。 渴饮沆瀣浆,饥餐秋菊英。 披裘徒尔尔,负薪复何营。 放迹逍遥游,淡寞神不撄。 葛鲍如可揖,天路坐相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尘鞅(chén yāng):世俗事务的束缚。
  • 溷迹(hùn jì):指混迹。
  • 沆瀣浆(hàng xiè jiāng):夜间的水气,露水。
  • 撄(yīng):扰乱,干扰。

翻译

没有危险就是平安,没有耻辱就是荣耀。 在山中少有世俗事务的束缚,高枕无忧且有许多清新之感。 摊开书本晒着太阳躺着,呼唤僮仆安排春耕之事。 混迹在农夫之间,彼此相见也不过问姓名。 牛羊回到古老的巷子,灌木丛贴近山间的房屋柱子。 渴了就饮露水,饿了就吃秋菊的花朵。 披着裘衣也不过如此,背着柴薪又能怎样呢。 放纵自己逍遥自在地游玩,淡泊寂寞心神不会受到扰乱。 像葛洪和鲍敬言那样的人如果可以拜访,那么通往天界的路也会相迎。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远离尘世纷扰、回归自然的生活状态。诗中表达了对平安、荣耀的独特理解,强调内心的宁静和无拘无束。作者在山中享受着清新与自由,摆脱了世俗事务的束缚,过着闲适的生活。他晒书、安排春耕、与农夫相处,展现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诗中还描述了饮露水、食秋菊的情景,体现了对自然的亲近和对简朴生活的追求。整首诗营造出一种逍遥自在、淡泊宁静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和内心平静的向往。

韩日缵

明广东博罗人,字绪仲。万历三十五年进士,除检讨。累迁至礼部尚书。时宦官用权,人皆畏其凶焰,独日缵坦然处之。后充经筵讲官,得熹宗称善。卒谥文恪。 ► 50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