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孟庙

古庙前朝创,遗言圣代崇。 七篇开众瞆,绝系绍□蒙。 教岂三迁后,泽仍五世中。 荆榛谁自辟,环辙□终穷。 道性尊尧行,閒邪媲禹功。 人禽分夜气,行尼信苍穹。 顾讵安诸子,谈应藐七雄。 蹊间宁竟□,□路若为通。 五百期虚应,千秋祀独隆。 低回俎豆□,馀铎振松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谒(yè):拜见。
  • 圣代:旧时对于当代的谀称。
  • 瞆(guì):眼昏花。
  • 蹊(xī):小路。

翻译

古老的孟庙在前朝创立,孟子的遗言在当代受到尊崇。 他的《七篇》开启了众人的昏聩,断绝的学系得以承继启蒙后人。 教育岂能在孟母三迁之后就停止,恩泽仍在五代之中延续。 谁自己开辟了这满是荆榛(荆棘和榛木,比喻艰难险阻)的道路,环绕车辙(行车的轨迹,比喻人生的道路)难道最终会陷入困境吗? 孟子的道性尊崇尧的行为,防范邪念可与禹的功绩相媲美。 人禽之分在于夜间的气质,行为如同孔子信守苍天。 回头看怎能安心于众子,其言论应该藐视战国七雄。 在小路之间难道就能安静了吗,这道路又该如何通畅呢? 五百岁的期望也许是虚妄的回应,千秋的祭祀却独自隆重。 在祭祀的礼器间徘徊,余下的铎声在松风中振荡。

赏析

这首诗围绕着孟庙展开,表达了对孟子的敬仰和对其思想的推崇。诗中强调了孟子的学说和思想的重要性,如开启众人的智慧、延续教育的影响、具有崇高的道德价值等。同时,也探讨了一些关于人生道路和社会现象的思考。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沉,通过对孟庙的描绘和对孟子的赞颂,传达出一种对传统文化和先哲智慧的尊重与珍视。

韩日缵

明广东博罗人,字绪仲。万历三十五年进士,除检讨。累迁至礼部尚书。时宦官用权,人皆畏其凶焰,独日缵坦然处之。后充经筵讲官,得熹宗称善。卒谥文恪。 ► 50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