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程子仁守岁有感
岁尽边庭铁骑回,孤城秉烛旅颜开。
乱离已过三关静,生死相违几处哀。
渐觉寒威今夜减,可怜春色异乡来。
老年结伴青藜杖,圣代逃名浊酒杯。
淮浦南通吴客棹,漳河东绕魏王台。
身缘留滞常同感,书寄平安各自裁。
忆昔京华更愁思,笛声吹落汉宫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边庭:边疆。 秉烛:拿着点燃的蜡烛。 旅颜:旅人困顿的面色。 乱离:战乱、祸乱。 青藜杖:用藜木做的手杖。藜(lí) 圣代:旧时对于当代的谀称。 留滞:停留;羁留。 吴客棹:吴地来的客船。棹(zhào),船桨,这里指船。 魏王台:古代的台名。
翻译
年终之时边疆的铁骑撤回,在孤独的城中点着蜡烛,旅人疲惫的面容展开。 战乱已经过去,三关平静下来,生死相违的地方有多处悲哀。 渐渐觉得今夜的寒冷威力有所减退,可怜春天的气息从异乡而来。 年老时结伴拿着青藜杖,在这圣明之世以浊酒逃避名声。 淮浦向南连通着吴地来的客船,漳河向东环绕着魏王台。 因为身被滞留常常有共同的感受,书信寄去平安的消息各自斟酌书写。 回忆往昔在京城时更增添忧愁思绪,笛声吹落了汉宫的梅花。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守岁之时的所见所感,既有对边庭平静、寒威减退、春色来临的描写,也有对乱离悲哀、身留异乡的感慨,以及对往昔京城生活的回忆和愁思。诗中通过描绘一系列的景象和情感,表达了诗人在特定时代背景下的复杂心境。从艺术手法上看,诗人运用对仗工整,如“乱离已过三关静,生死相违几处哀”“淮浦南通吴客棹,漳河东绕魏王台”,使诗句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同时,诗中的意象丰富,如边庭、铁骑、孤城、秉烛、寒威、春色、青藜杖、吴客棹等,营造出了一种深沉而又多样的意境。总体来说,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