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长沙赠王彦卿司马

· 韩雍
脱冕归休怀抱开,十年林下避尘埃。 非关盛世遗良弼,自是时人忌俊才。 绿野未容裴度老,苍生终望谢安来。 昨宵舟次星沙上,已见祥光动上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miǎn):古代帝王、诸侯及卿大夫所戴的礼帽,这里借指官职。
  • 良弼(bì):指贤良的辅臣。
  • 俊才:指才能出众的人。
  • 绿野:唐宪宗时,裴度因宦官专权,上表请罢削平淮西藩镇吴元济之功,隐退洛阳,于午桥创别墅,花木万株,中起凉台暑馆,名曰绿野堂。后借指退隐之处。
  • 裴度(765 年-839 年):唐代中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 苍生:指百姓。
  • 谢安(320 年-385 年):东晋时期政治家、军事家,淝水之战东晋方决策者。
  • 星沙:长沙的别称。
  • 祥光:祥瑞的光。
  • 上台:星名,在文昌星之南。

翻译

辞去官职退休后,胸怀变得开阔,在山林中隐居十年,避开了尘世的纷扰。这并非是盛世遗弃了贤良的辅臣,而是当时的人嫉妒才能出众的人。裴度不应在绿野堂中过早地老去,百姓最终盼望谢安这样的人才到来。昨晚船停在长沙,已经看到祥瑞的光芒照耀在上台星上。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王彦卿司马的遭遇的同情和对他的才能的肯定。诗的前两句写王彦卿司马辞官归隐,摆脱官场的纷扰,心情变得舒畅。接下来两句指出他的归隐并非是因为盛世不需要他这样的良才,而是因为遭人嫉妒。然后,诗人用裴度和谢安的典故,表达了对王彦卿司马的期望,希望他不要过早地放弃,百姓还需要他这样的人才。最后两句写船停在长沙时,看到祥瑞之光,暗示着对王彦卿司马未来的美好期望。整首诗意境深沉,用典恰当,既表达了对友人的安慰,又抒发了对世事的感慨。

韩雍

韩雍

明苏州府长洲人,字永熙。正统七年进士,授御史。巡按江西,黜贪墨吏数十人。景泰时擢广东副使,巡抚江西。劾奏宁王朱奠培不法状,后被宁王诬劾,夺官。后再起为大理少卿,迁兵部右侍郎。宪宗立,以牵累贬官。会大藤峡徭、僮等族民众起事,乃改以左佥都御史,参赞军务,督兵镇压。迁左副都御史,提督两广军务。有才略,治军严,而谤议亦易起。为中官所倾轧,乃致仕去。有《襄毅文集》。 ► 70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