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朗上人归庐山时来游罗浮不果
上人去住何曾定,远望浮云相隐映。
白足深知出世尘,玄心祇自悬明镜。
昔到罗浮匪学仙,今归匡庐亦偶然。
葛洪鍊食终成幻,远公遗迹尚留缘。
迢遥似阻阴山雪,潺湲且弄西江月。
卓锡他年肯更来,看取梅花几树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白足:指光脚或僧人。这里应指僧人。(在此诗中,“白足”读作“bái zú”)
- 出世尘:指超脱尘世。
- 玄心:指能悟彻事物深奥玄妙本心。(“玄”读作“xuán”)
- 祇(zhǐ):只。
- 匡庐:指庐山。(“匡”读作“kuāng”)
- 葛洪:东晋时期著名的道教学者、炼丹家、医药学家。
- 鍊(liàn)食:炼丹服食。
- 远公:指东晋高僧慧远。
- 卓锡:指僧人居留。(“锡”读作“xī”)
翻译
朗上人的去留从没有固定的地方,远望他的身影与浮云相互映衬。他深知自己作为僧人已超脱尘世,那纯净的本心就像高悬的明镜。以前到罗浮山并非为学仙,现今回到庐山也只是偶然。葛洪炼丹服食最终也只是虚幻,慧远高僧的遗迹却还留存着缘分。路途遥远似乎被阴山的雪所阻隔,江水潺潺且去抚弄西江的明月。不知他来年是否还会再来这里,且看那时梅花能开几树。
赏析
这首诗围绕朗上人的行踪和心境展开。诗中通过描写朗上人的不定去留,表现出他的超脱和随性。诗人提及朗上人以往去罗浮山并非追求成仙,如今归庐山也是偶然,反映出一种对世事无常的理解。同时,诗中提到葛洪炼丹终成幻,而远公遗迹尚留缘,蕴含着对人生追求和缘分的思考。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用“浮云”“阴山雪”“西江月”等意象,增添了诗歌的空灵和悠远之感。最后以“卓锡他年肯更来,看取梅花几树开”结尾,留下了对未来的期待和想象,给人以余味无穷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