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异兽图

昔年曾读《山海经》,所称怪兽多异名。仲尼删书述禹贡,九州无过万里程。 抟木青羌何以至,伯益所疏疑非真。西旅底贡召公惧,作书训戒尤谆谆。 周史独著王会篇,睢盱百怪来殊庭。载笔或是誇卓荦,传久孰辨伪与诚? 虽然宇宙亦何尽,环海之外皆生人。阴阳变幻靡不有,异物非异亦非神。 曾闻汉朝进扶拔,唐时方贡来东旌。壹角马尾出绝壁,绿毛忽向人间行。 近代所闻非孟浪,往往史牒皆有徵。今之画者何所似,毋乃诞漫不足评。 考古图记岂必合,任情意造皆成形。画狐似可作九尾,赤首圜题随丹青。 呜呼,孰谓解衣盘礡称良史,不识驺牙与麟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抟(tuán)木:传说中的神木。
  • 青羌: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居地在今四川西部。
  • 伯益:舜时东夷部落的首领,相传助禹治水有功。
  • 西旅:西方的少数民族。
  • 睢盱(suī xū):睁眼仰视的样子。
  • 卓荦(luò):超绝出众。
  • 扶拔:传闻中的一种兽名。
  • 东旌:东方的旗帜,此处指代东方的贡品。
  • 盘礡(pán bó):指意态放纵,不拘礼法。
  • 驺(zōu)牙:一种传说中的瑞兽。
  • 麟趾:麒麟的足,比喻高贵的行迹。

翻译

过去曾阅读《山海经》,其中所说的怪兽大多有奇异的名字。孔子删定书籍叙述禹贡,九州的范围也不过万里路程。 那抟木和青羌如何能到达这里,伯益所记录的让人怀疑并非真实。西方的少数民族来进贡使召公恐惧,写书信训诫言辞尤为恳切。 周史单独著有《王会篇》,各种奇异的怪物来到朝廷。记载这些或许是夸赞超绝出众,但流传久了谁能分辨真假呢? 虽然宇宙也并非没有尽头,但环绕大海之外都有人类生存。阴阳变幻没有不存在的,奇异的事物并非都是怪异或神灵。 曾听说汉朝进献过扶拔,唐朝时有东方的贡品到来。有一种一角马尾的动物从绝壁出现,绿色毛发的动物忽然在人间行走。 近代所听闻的并非轻率荒诞,往往在史书典籍中都有征验。如今的这幅画所画的像什么呢,恐怕是荒诞不经不值得评论。 考证古代的图记未必都能相符,任凭心意创造都能形成形状。画狐狸似乎可以画成九尾,红色的头部和圆形的题字都随画家的丹青。 唉,谁说意态放纵的人能被称为好史官呢,连驺牙和麟趾都不认识。

赏析

这首诗以对《山海经》及古代典籍中所记载的异兽的探讨为起点,表达了作者对奇异事物的思考和对一些记载及画作的看法。诗中提到孔子删定书籍、伯益的记录、周史的《王会篇》等,探讨了古代文献中对奇异事物的描述以及其真实性的问题。作者认为宇宙广阔,阴阳变幻,存在各种奇异现象,但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结为怪异或神灵。同时,作者对近代所听闻的一些奇异事物表示并非毫无根据,而是在史书中有一定的记载和验证。对于现今的画作中所描绘的奇异形象,作者认为有些过于荒诞,不值得评价。整首诗既有对古代文献的思考,也有对现实中艺术创作的批评,反映了作者对奇异事物的理性态度和对历史文化的深入思考。

归有光

归有光

归有光,明代官员、散文家。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汉族,江苏昆山人。嘉靖十九年举人。会试落第八次,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众多,60岁方成进士,历长兴知县、顺德通判、南京太仆寺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与修《世宗实录》,卒于南京。归有光与唐顺之、王慎中两人均崇尚内容翔实、文字朴实的唐宋古文,并称为嘉靖三大家。由于归有光在散文创作方面的极深造诣,在当时被称为“今之欧阳修”,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著有《震川集》、《三吴水利录》等。 ► 13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