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夕同林元培曾元鲁集李伯襄宅次伯襄韵

一尊聊共蓟门秋,秋色凭陵倚槛收。 凉月祇应留客醉,清砧何事捣乡愁。 漫怜宋玉空裁赋,谁似相如故倦游。 当席朱弦君独奏,惭予巴唱若为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凭陵:侵凌,进逼。读音:(píng líng)
  • 倚槛:靠着栏杆。
  • 清砧:捶衣石的美称。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象征秋天的捣衣声,寓意着思念远方亲人或友人的情感。读音:(qīng zhēn)
  • 漫怜:徒然怜爱。
  • 宋玉:战国时楚国的文学家,他的作品中常表达悲秋、怀才不遇等情感。
  • 裁赋:创作辞赋。
  • 相如:指司马相如,西汉辞赋家,这里以司马相如的倦游来比喻自己对旅游的疲倦或对世事的厌倦。
  • 倦游:厌倦于行旅生涯或游览已倦。
  • 朱弦:指琴瑟类弦乐器上的丝弦,这里借指美妙的音乐。
  • 巴唱:巴人歌唱,借指鄙俗的作品。

翻译

在蓟门的这个秋夜里,我们一同举起酒杯,秋景如汹涌的潮水般,倚靠着栏杆尽收眼底。 清凉的月色只应让客人沉醉其中,那清冷的捣衣声为何却勾起了人们的乡愁。 徒然怜爱宋玉白白创作了那些辞赋,又有谁像司马相如一样故而厌倦了游历呢。 在酒席上,您独自弹奏着美妙的音乐,惭愧的是我那如巴人歌唱般的作品,又该如何作为酬答呢。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秋夜与友人相聚时所作,描绘了秋景,抒发了内心的情感。诗的首联通过“一尊”“蓟门秋”“秋色凭陵倚槛收”,营造出一种在秋夜与友人共饮并欣赏秋色的氛围。颔联中“凉月祇应留客醉,清砧何事捣乡愁”,以凉月应让人沉醉,对比出清砧声勾起乡愁,情感细腻而深沉。颈联“漫怜宋玉空裁赋,谁似相如故倦游”,运用宋玉和司马相如的典故,表达了对自身境遇的某种感慨或思考。尾联“当席朱弦君独奏,惭予巴唱若为酬”,则写出了在友人的美妙演奏面前,诗人自谦自己的作品鄙俗,难以与之相匹配,体现了诗人的谦逊。整首诗情景交融,用典恰当,语言优美,富有意境,表达了诗人在秋夜与友人相聚时的复杂情感。

韩日缵

明广东博罗人,字绪仲。万历三十五年进士,除检讨。累迁至礼部尚书。时宦官用权,人皆畏其凶焰,独日缵坦然处之。后充经筵讲官,得熹宗称善。卒谥文恪。 ► 50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