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秋十八咏效晚唐体和邓玄度给谏秋柳

愿托朱弦写细吟,祇妨秋后有哀音。 栖鸾昨去谁为伴,别鹤空弹思不禁。 脆薄暗知寒到早,凋残时恐爨来侵。 无端夜月浮清影,照见庭阶促暮砧。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朱弦:zhū xián,指琴瑟类弦乐器上的红色丝弦,这里借指乐器或音乐。
  • 栖鸾:qī luán,本意为栖息的鸾鸟,常用来比喻贤士或高贵的人。
  • 别鹤:bié hè,指离别的鹤,常用来比喻夫妻分离,或象征孤独、离别。
  • 脆薄:cuì bó,脆弱单薄。
  • 凋残:diāo cán,指草木凋谢残落。
  • :cuàn,烧火做饭。
  • :zhēn,捣衣石。

翻译

想要借助乐器来抒发细腻的吟唱,只担心秋后的声音充满悲哀。 昨日离去的鸾鸟无人为伴,孤独的鹤徒然弹奏思念难以抑制。 脆弱单薄暗暗知晓寒冷到来得早,凋零残落时常害怕被砍来当作柴烧。 无缘无故的夜晚月光浮动着清浅的影子,照见庭院台阶上催促的暮砧之声。

赏析

这首诗以秋柳为主题,抒发了悲秋之情。诗中通过描绘秋柳的孤独、脆弱以及面临的困境,如“栖鸾昨去谁为伴,别鹤空弹思不禁”,表达了一种离别的哀愁和孤独的心境。“脆薄暗知寒到早,凋残时恐爨来侵”则写出了秋柳的脆弱和对未来命运的担忧。最后两句“无端夜月浮清影,照见庭阶促暮砧”,以月夜清影和庭阶暮砧的景象,进一步烘托出悲凉的氛围。整首诗意境凄美,情感深沉,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萧瑟和忧伤。

韩上桂

明广东番禺人,字孟郁,号月峰。幼时家贫,喜读书。向人借《二十一史》,浏览一月,即默识大略。万历二十二年中举。授国子监丞。转永平府通判。巡抚方一藻以其才荐。崇祯末闻帝死讯,愤恨死。 ► 4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