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邓玄度长笛歌
注释
湘水(xiāng shuǐ):即湘江,长江流域洞庭湖水系。是湖南省最大河流。 刁骚(diāo sāo):形容风风的声音。 宁戚:春秋卫国人,早年怀才不遇,后以饭牛叩角而被齐桓公赏识,任为上卿。 叩角(kòu jiǎo):敲牛角。 边鄙(biān bǐ):边远的地方。 卞和:春秋时楚国人,他发现了一块璞玉,先后献给楚厉王和楚武王,都被认为是欺诈,被砍去双脚。楚文王即位后,他抱着璞玉在荆山下哭,文王派人加工这块玉,果然得到了宝玉,称为“和氏璧”。 璞(pú):蕴藏有玉的石头,也指未雕琢的玉。 佩芷(pèi zhǐ):用香草做的佩饰。 阳春:古曲名,是一种高雅的乐曲。 下里:乡里,也指一种民间歌谣。 律吕(lǜ lǚ):古代校正乐律的器具。古人认为律吕可以调节阴阳,使天地和谐。 商徵(shāng zhǐ):中国古代五音中的两个音级。 龙螭(lóng chī):传说中无角的龙。 泱瀁(yāng yàng):水势浩瀚的样子。 天吴:古代中国神话中的水神。 闾阎(lǘ yán):原指古代里巷内外的门,后泛指平民老百姓居住的地方。 蠹腐(dù fǔ):这里指只知道读书却没有实际用处。
翻译
长笛啊长笛,你从何而来?传说它与帝舜的两位妃子有关,她们相随到了湘水之畔。帝舜南巡之后,妃子们留了下来,而帝舜的车驾却一去不返,相隔千里。 二妃哭泣着想要随帝舜而去,泪水洒在湘竹上,使得湘竹的斑点更加紫黑。痛苦的雾气频繁侵袭,恶劣的寒霜堆积,时时传来的风声扰人耳朵。 偶然间有人砍伐竹子用作屋椽,却意外发现这竹子可用来制作长笛,就好像置身在柯亭之中。陈留的蔡子对声音颇有见解,躺着看到这情景,暗自感叹如此奇特。 宁戚在边远之地敲着牛角,卞和抱着未雕琢的玉,屈身佩戴着香草。世人轻视高雅的音乐,却喜爱庸俗的歌谣,不珍惜好的布料,却撕裂新的绸缎。 这长笛的妙处把玩不够,难以比拟,用律吕来定调,吹奏出的声音能惊动龙螭,使波涛汹涌,风云奔腾。 仿佛水神天吴像小孩一样啼哭,东方的老人皱着眉头。田野里的野鸡鸣叫着飞起,梅花花瓣飘落,柳枝折断。 想要折断却未折断的柳枝垂着如青丝,将要落下却未落下的花朵如琼瑶般的树枝。在岭外孤独的游子长久地离别家乡,希望随着笛声飘到天涯海角。 白云飞舞,为山间的道路送行,路途遥远,脚步疲惫,灵魂啊,你归来为何如此之迟。 塞北有人依旧长久戍守边疆,说你客居他乡不必过于忧虑。如今圣明的君王整顿战事,父亲如果在边疆,儿子可以留下,哥哥如果不去,弟弟就应当前往。 已经告别了平民百姓的生活,没有退路,愿将一腔热血洒在前方的道路上。你如今为何只是徒然读书而没有实际作为,呆呆地面对残篇旧书,不知如何是好。 高声歌唱,朗诵诗篇,以求自我树立,一言不合就如野鸭般归去。丢下帽子,常常咒骂被读书所误,这长笛又怎能替你诉说忧愁。 桓伊吹奏笛子有时失去了分寸,我为你折断这长笛,你不要在意。
赏析
这首诗以长笛为线索,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和感慨。诗中先讲述了长笛的传说起源,与帝舜二妃的故事相联系,增添了神秘的色彩。接着描述了长笛的制作和其美妙的声音,以及它所带来的各种景象和情感。诗中还提到了一些历史人物和社会现象,如宁戚、卞和,以及世人对高雅艺术和美好事物的不珍惜,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忧虑。
后半部分则转向了对边塞戍守和个人命运的思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问题和人们的无奈。整首诗意境宏大,情感丰富,既有对历史传说的追溯,又有对现实的关注,语言优美,用典恰当,充分展现了诗人的才华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