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夜

中夜意不惬,忧心有万端。 盛年虚短剑,壮发凋危冠。 草木浑欲脱,干戈殊未安。 曲中流水调,凄恻为谁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中夜:半夜。
  • (qiè):满足,快意。
  • 万端:形容头绪极多,纷繁复杂。
  • 盛年:青壮年。
  • :空,徒然。
  • 短剑:此处比喻壮志未酬。
  • 壮发:壮年的头发,指盛年。
  • :使凋谢,这里指头发变白脱落。
  • 危冠:古时的高冠,这里指高位。
  • :简直。
  • 干戈:泛指武器,这里指战争。

翻译

半夜里心情不畅快,忧虑的事情有很多。正值青壮年却徒然怀揣着未酬的壮志,盛年的头发已变白脱落,高位也难以安稳保有。草木简直都要凋零了,战争还没有停止。那如流水般的曲调中,饱含着凄恻之情,又是为谁而弹呢?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半夜的忧愁情绪,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壮志未酬以及社会动荡不安的感慨。诗的开头直接点明诗人在中夜时心情的不惬意,随后详细阐述了这种忧愁的缘由。盛年时的壮志未酬,头发变白、地位不稳,以及草木凋零、战争未息,这些景象都增添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最后,以凄凉的曲调结尾,进一步烘托出诗人的悲伤情绪,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对现实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整首诗意境深沉,情感真挚,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

韩上桂

明广东番禺人,字孟郁,号月峰。幼时家贫,喜读书。向人借《二十一史》,浏览一月,即默识大略。万历二十二年中举。授国子监丞。转永平府通判。巡抚方一藻以其才荐。崇祯末闻帝死讯,愤恨死。 ► 4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