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昊

帝悬穹以下吊兮,广照耀此民生。惟善恶之不爽兮,讫于身而咸平。 兰付烬以犹芳兮,萧始萌而既臭。桂垂阴而愿荫兮,棘刺裳而致咎。 固昏暴之难醒兮,遗众菑于尔后。德莫盛于旌贤兮,毒莫憯于厄善。 怵入井以亟拯兮,胡戈矛之屡战。保凶力以外拒兮,势狰狞而罔犯。 余邀云汉以鉴观兮,汉黯淡其无明。招枪棓以斥逐兮,交偃息乎上方。 文昌之缓懦兮,非我所诉。三台参错而靡平兮,孰能察余之故。 历太微以乞怜兮,执法告余以不閒。贯索之隐见兮,启北户以逃奸。 余张弧以射天狼兮,弧挠弱而难远。参旗之拂长天兮,钺含愠而靡展。 嗟毕星之在列兮,谓汝网罟胡弗先。南箕之哆其口兮,欲昵谗而助之言。 凛狺狺于守阍兮,天狗群而迎噬。螣蛇之舔其腭兮,盛毒怒而莫制。 余以飞廉为迅扫兮,惊飙举其何之。丰隆殷而欲动兮,羌中路而迟违。 或告余以列缺之闪铄兮,屏翳忽而来蔽。冀望舒之嗣厥阳晖兮,胡既盈而倏替。 控众神而靡殛兮,气轸结以如惔。维彼昊苍之无私兮,始若宽而竟严。 虽淫慝之骤富兮,恒聚族而就歼。呼北斗以迭转兮,孰辰星之敢忒。 命五帝使行令兮,风雷趋其效力。魄化熊而入渊兮,肉投虎而不食。 曩骄蹇以睢恣兮,倏影沉而响息。垂昭诫于殊代兮,著荒回之不可作。 乱曰:凡民瞀惑,妒贞贤兮。设机造怨,诬重玄兮。血气暴强,觊倖延兮。 剥极当复,久而颠兮。告尔凶祥,慎厥门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diào):凭吊,悼念。 (hào):指苍天。 (qì):完毕,终了。 (zī):同“灾”。 (cǎn):悲痛,凄惨,此处意为残忍。 (chù):恐惧,害怕。 (bàng):同“棒”。 偃息(yǎn xī):休息,安卧。 云汉:银河,这里借指上天。 文昌:星名,这里指文运昌盛的地方。 三台:星名,古人以三台象征三公之位。 太微:古星名,位于北斗之南,古人用以象征朝廷和帝位。 (xián):同“闲”。 贯索:星座名。 (qiāng):旧时指长杆上装有金属尖头的兵器。 (hú):木弓。 天狼:星名,传说中的恶星。 参旗:星名。 (yuè):古代兵器,形似斧,比斧大。 毕星:星名。 (gǔ):网的总称。 南箕:星名,即箕宿,为南方朱雀的七宿之一。 (duō):张着嘴巴的样子。 狺狺(yín yín):狗叫声,这里指恶势力的狂吠。 守阍(hūn):守门,看门。 天狗:星名。 螣蛇(téng shé):传说中一种能飞的蛇,这里指星宿。 (è):口腔的上膛。 飞廉:风神。 (biāo):暴风。 丰隆:神话中的雷神。 列缺:闪电。 屏翳(yì):神话中的云神。 望舒:神话中为月驾车的神。 (tán):火烧。 (yín):愚蠢而顽固。 (tè):差错。 五帝:传说中的五个古代帝王,具体说法不一。 瞀惑(mào huò):昏乱,迷惑。 重玄:指天。

翻译

天帝从苍穹之上下来凭吊啊,广泛照耀着这些百姓的生计。只有善恶不会有差错啊,到最终自身也都能得到公平。 兰花烧成灰烬依旧芬芳啊,萧草刚开始萌芽就已经发臭。桂树垂下树荫希望能庇荫他人啊,荆棘却刺伤人的衣裳导致灾祸。 本来昏庸残暴的人难以醒悟啊,给众人留下灾祸在以后。道德没有比表彰贤能更兴盛的啊,毒害没有比遏制良善更残忍的。 恐惧有人落入井中急忙去拯救啊,为何战争的戈矛屡屡交战。保卫凶恶的力量来对外抵御啊,形势狰狞而没有人敢侵犯。 我邀请银河来作为见证观察啊,银河黯淡没有光亮。招来棍棒来斥责驱逐啊,(恶势力)在上方交相安卧。 文昌星的迟缓懦弱啊,不是我所能诉说的。三台星交错而不平整啊,谁能明察我的缘故。 经过太微星来乞求怜悯啊,执法者告诉我没有空闲。贯索星时隐时现啊,打开北户让奸人逃走。 我张开弓来射天狼星啊,弓弯曲软弱而难以射远。参旗星拂过漫长的天空啊,钺斧含着怒气却无法施展。 叹息毕星在星列之中啊,说你这网为何不先撒下。南箕星张着大口啊,想要亲近谗言并帮助它说话。 对那些在守门处狂叫的感到凛然啊,天狗成群地迎上来撕咬。螣蛇舔着它的上膛啊,充满毒怒而无法制止。 我让飞廉迅速清扫啊,狂风突起却不知吹向何处。丰隆雷声殷殷想要发动啊,却在中途迟疑不前。 有人告诉我列缺闪烁啊,屏翳忽然出现来遮蔽。希望望舒能继承那阳光的光辉啊,为何已经满盈却又忽然被替代。 控制众神却没有去惩罚啊,气息郁积如同火烧。只有那苍天是无私的啊,开始好像宽容最终却严厉。 虽然邪恶之人突然富有啊,常常聚族而被消灭。呼唤北斗星依次转动啊,哪颗辰星敢有差错。 命令五帝行使命令啊,风雷趋前效力。魂魄化作熊进入深渊啊,肉投给老虎却不被食用。 往昔骄横放纵肆意妄为啊,很快身影沉没声音消失。给后代留下明显的告诫啊,显示出荒淫昏乱不可再有。 尾声:所有的百姓昏乱迷惑,嫉妒忠贞贤能的人啊。设置机关制造怨恨,诬陷苍天啊。气血暴力强悍,企图侥幸延长啊。 剥到极点就会回复,时间久了就会颠倒啊。告诉你们凶险和吉祥,谨慎你们的家门啊。

赏析

这首诗以丰富的神话意象和象征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善恶、正义的思考。诗中通过对比善与恶的不同表现,如兰花之芳与萧草之臭、桂树之荫与荆棘之刺,强调了善恶终有报的道理。同时,作者对昏庸残暴的统治者和邪恶势力进行了批判,指出他们的行为必将带来灾祸。诗中还描绘了作者试图寻求正义和公平的努力,如射天狼、斥奸恶等,但却遭遇了种种困难和阻碍,如弓弱难射、众神不力等,表现出作者的无奈和悲愤。整首诗气势磅礴,语言富有感染力,寓意深刻,反映了作者对社会不公的强烈愤慨和对美好未来的渴望。

韩上桂

明广东番禺人,字孟郁,号月峰。幼时家贫,喜读书。向人借《二十一史》,浏览一月,即默识大略。万历二十二年中举。授国子监丞。转永平府通判。巡抚方一藻以其才荐。崇祯末闻帝死讯,愤恨死。 ► 4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