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夕柬方孟旋

方君昂藏身八尺,紫髯绿鬓双眸碧。 浩气如涵万顷潭,高情似削千仞壁。 自少读书武林城,年未二十已知名。 潮翻八月奔雷壮,日出东海红云生。 手挽金轮如欲动,力回恶浪不敢纵。 钜器羞从瓦釜鸣,利剑岂作毛锥用。 我素闻之想其人,烟水茫渺不可亲。 今春射策道相识,始信干莫固有神。 旅店寒灯相照坐,雪花如掌当檐堕。 语到微时鬼欲惊,谈当入处的如破。 晨起驰驱各就途,并乘騕袅问皇都。 他时显晦犹难定,此夕论心兴不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紫髯(rán):紫色的胡须。
  • 绿鬓:乌黑而有光泽的鬓发。
  • 浩气:浩然正气。
  • :包容。
  • 万顷潭:广阔的水潭,形容人的胸怀宽广。
  • 高情:高尚的情操。
  • :陡峭,形容人的情操坚定不移。
  • 千仞(rèn)壁:极高的峭壁,形容人的情操高尚。
  • 武林城:旧时杭州的别称。
  • 八月奔雷:形容潮水的声音如奔雷般响亮。
  • 金轮:此处可能指代太阳或其他圆形的物体。
  • 钜器:大器,比喻有大才的人。
  • 瓦釜(fǔ):陶制的炊具,比喻庸才。
  • 毛锥:毛笔,这里指用笔写文章,借指文人的琐碎之事。
  • 騕袅(yǎo niǎo):骏马名。

翻译

方君身材高大,藏身在八尺身躯之中,紫色的胡须,乌黑的鬓发,双眼碧绿。他的浩然正气如同能包容万顷潭水,高尚的情操好似陡峭的千仞石壁。他从小在武林城读书,还未满二十岁就已声名远扬。八月的潮水翻涌,声音如奔雷般雄壮,东海的太阳升起,红云随之而生。他的手挽动着如同金轮般的事物,似乎想要使其转动,用力扭转恶劣的波浪,使其不敢放纵。有大才的人羞于像瓦釜那样发出平庸的声音,锋利的宝剑岂能用作毛笔般的琐碎之用。我向来听闻他的事迹而想象他的为人,只觉他如烟水般渺茫,难以亲近。今年春天在参加考试的途中相识,才相信干将、莫邪之剑的传说中确实有神异之处。在旅店中,寒灯照着我们相对而坐,雪花如手掌般大,在屋檐下坠落。谈到细微之处,连鬼都要惊恐,谈论到关键之处,目标如同被打破一般明确。早晨起来各自奔波赶路,并骑着骏马,询问前往皇都的道路。将来的显达或隐晦尚且难以确定,这个夜晚倾心交谈,兴致并不孤单。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方孟旋的,诗中对方孟旋的外貌、气质、才华和品德进行了赞美。首联通过对方孟旋的外貌描写,展现出他的不凡气概。颔联和颈联进一步描述了他的浩气和高情,以及他的才华和志向,以潮水、日出、金轮、恶浪等形象的比喻,突出了他的力量和决心。同时,表达了他不愿与庸才同流合污,渴望施展才华的愿望。作者对他的敬仰之情也在诗中有所体现,虽听闻其名已久,却觉得难以亲近,直到相遇相识,才深感其神奇。诗的后半部分,描写了作者与方孟旋在旅店内的交谈情景,以及次日分别时的情景,表现出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通过各种比喻和描写,使方孟旋的形象栩栩如生,也表达了作者对友情和人生的思考。

韩上桂

明广东番禺人,字孟郁,号月峰。幼时家贫,喜读书。向人借《二十一史》,浏览一月,即默识大略。万历二十二年中举。授国子监丞。转永平府通判。巡抚方一藻以其才荐。崇祯末闻帝死讯,愤恨死。 ► 4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