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午秋集欧子建象观堂看方渭津黄斗华奕棋赋赠
注释
- 荦(luò)卓:超绝出众。
- 去病:指西汉名将霍去病,曾多次抗击匈奴,战功赫赫。
- 燕然:燕然山,今蒙古境内杭爱山。东汉窦宪追击匈奴,登燕然山刻石记功。后以“燕然勒功”指建立或成就功勋。
- 伏波:指西汉名将马援,曾被封为伏波将军,南征交趾,为国立功。
- 矍(jué)铄:形容老人精神健旺。
- 奕秋:古代善于下棋的人。
- 积薪:指以前下棋好的人。
- 草堂:这里指欧子建的象观堂。
- 玉局:这里指棋局。
- 枰(píng):棋盘。
- 綵毫:笔。
- 讵(jù)识:岂知。
- 宜僚:春秋时楚国的勇士,善于弄丸。
- 䌟(fēng)絖(kuàng):纺织。
翻译
方生和黄生都超绝出众,他们共同怀有奇特的志向和豪迈的谋略。 愿像霍去病那样跨越燕然山建立功勋,更要像伏波将军那般被夸赞精神健旺。 生在太平之时没有用武之地,他们的精神想要收敛却仍然飞扬灵动。 时常将光明磊落寄托在言谈的锋芒上,几次凭借彩笔展示自己的操控能力。 操控之术变化无穷,耗费心力又寄托在这一盘棋中。 奕秋早年也不过是个小子,宋代那些下棋好的人岂能称雄。 在草堂悠闲地畅谈一番后,又开玩笑地探讨棋局寻找变化。 思考一招棋时眼神几乎要干枯,得意时棋子奔放地随着手下落。 起初怀疑像风雨突然袭来,又惊讶星辰错落般展开。 那种出神入鬼难以预测的棋势,如同驾驭虎龙般势不可挡。 有时在绝境中遇到生路,沿着险峻的剑阁和悬崖前行。 大体上布局喜爱飞扬的风格,进攻掠夺劫取只是小手段。 这让我观看时心惊胆战,耳目接应不暇。 自然是天然的奇妙达到了极致,谁说兵法之道全靠欺诈。 不一会儿战斗结束好像什么都没发生,绝世的奇能也不挂在嘴边。 只是徒然向空冥大笑,弄丸哪里知道宜僚的手段。 如今东北刚刚兴起战乱,耕种的人无法供给,纺织的人频繁劳作。 为什么不试着任用谢安那样的人,谈笑之间平定海疆。 古今都叹息难以找到长生不老药,封侯和纺织唯有靠自己努力去做。 孔子当年尚且谈论贤能,也知道这个意思并非只是戏谑。 却可怜韦曜不懂兵法,错误地进行评论和议论遭到讥讽批评。 三国鼎立是当时的形势,依附魏国攻打刘备,智慧难道明智吗。 希望您和我一起保护这种技艺,在左边依靠石角也不是坏事。 我虽然笨拙低劣但还能跟随,暗中使出偏奇的手段贡献微薄的力量。
赏析
这首诗以方生和黄生的棋艺为切入点,表达了对他们的才华和抱负的赞赏。诗中通过描绘他们下棋的情景,展现出棋局的变幻莫测和精彩激烈,同时也借此抒发了作者对人生和时局的感慨。
诗的开头,作者赞扬方生和黄生的出众才华和远大抱负,希望他们能像古代名将一样建立功勋。接着,描述他们在太平之世虽无用武之地,但精神依然活跃,通过言谈和笔来展现自己的能力。然后,详细描写了他们下棋的过程,棋局的变化如同风雨星辰般奇妙,让人惊叹不已。作者在观看棋局时,感受到了其中的惊险和魅力,也领悟到了一些人生道理,认为天然的奇妙才是极致,而不是单纯依靠欺诈。
诗的后半部分,作者由棋局联想到现实时局,对当时东北的战乱表示担忧,希望能有像谢安那样的人来平定局势。同时,也提到了古今人们对一些事情的看法和态度,以及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最后,作者表示愿意与他人一起保护这种技艺,并愿意贡献自己的力量。
整首诗语言丰富,意境深远,将棋艺、人生、时局等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既展现了作者对棋艺的热爱和对人才的赞赏,又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韩上桂
韩上桂的其他作品
- 《 悲秋十八咏效晚唐体和邓玄度给谏秋柳 》 —— [ 明 ] 韩上桂
- 《 送罗象之公祖入觐诗荔枝 其一 》 —— [ 明 ] 韩上桂
- 《 归道浈江舟中击鼓为节限挝笯二韵 》 —— [ 明 ] 韩上桂
- 《 为罗国博寄赠祝明府 》 —— [ 明 ] 韩上桂
- 《 赠康庄马太史游浮丘诗其五 》 —— [ 明 ] 韩上桂
- 《 当筵曲 》 —— [ 明 ] 韩上桂
- 《 同李元锡登荻港凤山绝顶适孙仲藻后至 》 —— [ 明 ] 韩上桂
- 《 寿刘方瀛父母 》 —— [ 明 ] 韩上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