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丝桐:指琴。古代制琴多用桐木,练丝为弦,故以丝桐代指琴。(“桐”读音:tóng)
- 流水高山:指乐曲高妙,亦用以比喻知音难遇或乐曲高妙。这里指伯牙与钟子期的典故,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峨”读音:é)
翻译
在安静的石屋里,焚香之后万种思虑都已空无,创作出新的乐曲交付给琴来弹奏。平常不要叹息知音太少,那高山流水般的乐曲是百世的风尚。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音乐和知音的理解。首句通过描述石室中焚香后的宁静,为后文的创作音乐营造出氛围。“制成新操付丝桐”则表现了作者的创作热情和对音乐的热爱。后两句强调了知音虽难寻,但高山流水般的音乐境界是具有永恒价值的,体现了作者对艺术的追求和对知音的向往。整首诗意境清幽,富有哲理,表达了诗人对音乐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韩雍
明苏州府长洲人,字永熙。正统七年进士,授御史。巡按江西,黜贪墨吏数十人。景泰时擢广东副使,巡抚江西。劾奏宁王朱奠培不法状,后被宁王诬劾,夺官。后再起为大理少卿,迁兵部右侍郎。宪宗立,以牵累贬官。会大藤峡徭、僮等族民众起事,乃改以左佥都御史,参赞军务,督兵镇压。迁左副都御史,提督两广军务。有才略,治军严,而谤议亦易起。为中官所倾轧,乃致仕去。有《襄毅文集》。
► 708篇诗文
韩雍的其他作品
- 《 宿戈阳山家将明怅然兼忆李少卿二首 》 —— [ 明 ] 韩雍
- 《 世儒堂为俞山人 》 —— [ 明 ] 韩雍
- 《 分少陵诗句寿渔乐先生七十人字 》 —— [ 明 ] 韩雍
- 《 题王母图寿陈湖陆母太孺人 》 —— [ 明 ] 韩雍
- 《 南昌彭节自为书生至驿官从予抚西江平南蛮效劳簿书有年矣嘉其勤慎尝两荐之天官徇例待其赴部始为擢用兹辞予往焉恐其堕厥志与诗勉之 》 —— [ 明 ] 韩雍
- 《 奉送尊师唐先生判金华 》 —— [ 明 ] 韩雍
- 《 谢夏季爵惠大摺扇 》 —— [ 明 ] 韩雍
- 《 左都御史萧公以诗见寄依韵奉酬二首 》 —— [ 明 ] 韩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