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丝桐:指琴。古代制琴多用桐木,练丝为弦,故以丝桐代指琴。(“桐”读音:tóng)
- 流水高山:指乐曲高妙,亦用以比喻知音难遇或乐曲高妙。这里指伯牙与钟子期的典故,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峨”读音:é)
翻译
在安静的石屋里,焚香之后万种思虑都已空无,创作出新的乐曲交付给琴来弹奏。平常不要叹息知音太少,那高山流水般的乐曲是百世的风尚。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音乐和知音的理解。首句通过描述石室中焚香后的宁静,为后文的创作音乐营造出氛围。“制成新操付丝桐”则表现了作者的创作热情和对音乐的热爱。后两句强调了知音虽难寻,但高山流水般的音乐境界是具有永恒价值的,体现了作者对艺术的追求和对知音的向往。整首诗意境清幽,富有哲理,表达了诗人对音乐和人生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