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羁秣陵乞休累疏而格于新令郁郁之怀伏枕增剧遂效杜子美同谷体为秣陵七歌时丙戌九月既望也

· 丰坊
悲哉苍天胡有知,遥遥瘴海无还期。丈夫生男不如女,人间安用吾生为。 黄金横腰矜气焰,猩猩笑人唇未敛。狂呼九关死不开,痛极慷慨思伏剑。 呜呼一歌兮谁忍歌,秋风号动沅湘波。
拼音

所属合集

#九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jī):停留。
  • 秣陵(mò líng):南京的古称。
  • 乞休:自请辞去官职。
  • 累疏:多次上书。
  • :阻碍,限制。
  • 新令:新的法令、规定。
  • 郁郁:忧愁、苦闷的样子。
  • 伏枕:指卧病在床。
  • 增剧:加重。
  • 同谷体:指模仿杜甫在同谷所作七首诗的风格。
  • 丙戌:干支纪年法,这里指具体的年份。
  • 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日。
  • 瘴海(zhàng hǎi):指南方有瘴气的海域。
  • (jīn):自夸。
  • 九关:指朝廷。

翻译

好悲伤啊,苍天哪里有知觉呢,我在遥远的南方瘴海之地,不知何时才能回去。大丈夫生了儿子还不如生女儿,在这人间哪里还需要我活下去呢。 那些有钱有势的人横着腰,自夸气焰嚣张,猩猩般的人嘲笑别人,嘴唇还未合拢。我疯狂地呼喊着朝廷的九重门却死死不开,痛苦到了极点,心中慷慨激昂,想要以剑自刎。 唉,这第一首歌啊谁忍心唱呢,秋风的号叫声吹动着沅水和湘江的波浪。

赏析

这首诗开篇表达了诗人的悲愤之情,他身处异乡,归期无望,对人生感到绝望。诗中通过对比“丈夫生男不如女”,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某种不合理现象。接着描述了权贵的嚣张气焰和自己的无奈与痛苦,以至于“痛极慷慨思伏剑”,表现出极度的悲愤和对现实的不满。最后以秋风号动沅湘波的景象,烘托出悲凉的氛围。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生动,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丰坊

丰坊

明浙江鄞县人,字存礼,后改名道生,字人翁,别号南禺外史。丰熙子。嘉靖二年进士。除吏部主事,寻谪通州同知,免归。居吴中,贫病以死。性狂诞,滑稽玩世。然高才博学,下笔数千言立就。于十三经皆别为训诂,钩新索异。家有万卷楼,藏书甚富。书法五体并能,尤善草书。工篆刻,善画山水,不师古人,自成一家,亦写花卉。有《万卷楼遗集》等。 ► 4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