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友人读书玄墓山己亥庚子余尝读书于此

邓尉山前古佛宫,湖波万顷贮群峰。 欲寻老子当年处,五杏参天宝殿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邓尉山(dèng wèi shān):在今江苏苏州西南。
  • 佛宫:指寺庙。
  • 老子:这里指道家创始人李耳,借指道教的遗迹。
  • 五杏:五棵杏树。
  • 参天:高耸入云。

翻译

邓尉山前有一座古老的佛宫,湖水碧波万顷,周围群峰环绕。想要寻找老子当年的遗迹之处,在那五棵高耸入云的杏树旁,就在那宝殿前的东边。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玄墓山的景色以及诗人对历史遗迹的追寻。诗的前两句描写了邓尉山的佛宫以及周围的湖波和群峰,展现出一种宏大而宁静的景象。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老子遗迹的探寻,“欲寻老子当年处”体现了诗人对历史和文化的追溯之情,而“五杏参天宝殿东”则指明了遗迹的具体位置,同时也增添了一丝神秘的色彩。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简练,将自然景色与历史文化相结合,给人以深邃的感受。

归有光

归有光

归有光,明代官员、散文家。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汉族,江苏昆山人。嘉靖十九年举人。会试落第八次,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众多,60岁方成进士,历长兴知县、顺德通判、南京太仆寺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与修《世宗实录》,卒于南京。归有光与唐顺之、王慎中两人均崇尚内容翔实、文字朴实的唐宋古文,并称为嘉靖三大家。由于归有光在散文创作方面的极深造诣,在当时被称为“今之欧阳修”,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著有《震川集》、《三吴水利录》等。 ► 13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