狱中有感

秋声瑟瑟夜茫茫,此际孤臣倍感伤。 四海生灵惟圣主,万年宗社自先皇。 殷忧直共条山尽,痛泪应同汨水长。 却忆秦廷十九客,茅焦终得悟君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瑟瑟:形容风声或其他轻微的声音。
  • 孤臣:指孤立无助或不受重用的远臣。
  • 四海生灵:指天下的百姓。
  • 圣主:此诗中指皇帝,对帝王的尊称。
  • 宗社:宗庙和社稷,泛指国家。
  • 殷忧:深深的忧虑。
  • 条山:中条山,这里指忧伤如山脉般沉重。
  • 汨(mì)水:汨罗江的水。楚人屈原投此江而死,这里以汨水指代悲愤的泪水像汨罗江的水一样长流不息。

翻译

秋风吹动发出瑟瑟声响,夜晚一片茫茫,在这个时候我这个孤立无援的臣子倍感悲伤。天下的百姓只有圣明的君主可以依靠,国家的基业是由先皇开创的。深深的忧虑如同中条山一样沉重,悲痛的泪水应该和汨罗江的水一样悠长。回想起秦廷上的那十九个门客,茅焦最终还是使君王醒悟了。

赏析

这首诗以景衬情,通过描写秋声瑟瑟、夜茫茫的景象,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悲伤和忧虑。作者作为一名“孤臣”,表达了对国家和百姓的关心,认为君主是天下生灵的依靠,国家的宗庙社稷是先皇所创,体现了他的忠诚和责任感。诗中用“殷忧直共条山尽,痛泪应同汨水长”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内心深深的忧虑和悲痛。最后,作者以秦廷茅焦使君王醒悟的典故,或许寄托了自己对能够改变现状的一丝期望。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苍凉,表现了作者在困境中的复杂心情。

韩邦奇

明陕西朝邑人,字汝节,号苑洛。正德三年进士,授吏部主事,进员外郎。以上疏论时政忤旨,谪平阳通判。迁浙江按察佥事。中官采富阳茶鱼,为民害,邦奇作歌哀之。遂被诬陷,斥为民。嘉靖初,起复为山东参议。后屡起屡罢,终以南兵部尚书致仕。邦奇性刚直,治政严肃,自奉节俭。一生好学不倦,经子史及天文、地理、乐律、术数、兵法之书无不通究。著述甚富。有《易学启蒙意见》、《禹贡详略》、《苑洛志乐》、《洪范图解》等。 ► 2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