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入桂林屡捷志喜

· 韩雍
旌旗才指桂林途,五发偏师五献俘。 从此皇威清岭海,不劳民吏望来苏。
拼音

所属合集

#九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旌旗(jīng qí):旗帜的总称。
  • 偏师:指在主力军翼侧协助作战的部队。
  • 献俘:古代的一种军礼,军队凯旋时,将所俘获的俘虏献于宗庙或皇帝,以显示战功。
  • 皇威:皇帝的威严或皇权的威力。
  • 岭海:指两广地区。在古代,五岭以南地区被称为岭外,近海地区被称为海隅,故以“岭海”泛称两 广地区。
  • 来苏:形容百姓盼望明君来解脱其苦难。

翻译

大军的旗帜才指向前往桂林的路途,五路分兵出击,五次献上俘虏。从此皇帝的威严清扫了两广地区,不再需要百姓和官吏盼望能解脱苦难。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军队进入桂林后屡次取得胜利的情景,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和对国家安定的期望。诗中通过“旌旗才指”“五发偏师五献俘”等描述,展现了军队的强大和战功的显赫。“从此皇威清岭海,不劳民吏望来苏”则强调了这次胜利带来的积极影响,即皇帝的威严得以彰显,百姓和官吏不再遭受苦难,对地区的安定和人民的生活带来了积极的改变。整首诗气势恢宏,充满了胜利的喜悦和对国家繁荣的憧憬。

韩雍

韩雍

明苏州府长洲人,字永熙。正统七年进士,授御史。巡按江西,黜贪墨吏数十人。景泰时擢广东副使,巡抚江西。劾奏宁王朱奠培不法状,后被宁王诬劾,夺官。后再起为大理少卿,迁兵部右侍郎。宪宗立,以牵累贬官。会大藤峡徭、僮等族民众起事,乃改以左佥都御史,参赞军务,督兵镇压。迁左副都御史,提督两广军务。有才略,治军严,而谤议亦易起。为中官所倾轧,乃致仕去。有《襄毅文集》。 ► 70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