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字令排云殿清慈禧后画像

排云深处,写婵娟一幅。翚衣耀羽。禁得兴亡千古恨,剑样英英眉妩。遮罩边疆,京垓金币,纤手轻输去。游魂地下,羞逢汉雉唐鹉。 为问此地湖山,珠庭启处,犹是尘寰否。玉树歌残萤火黯,天子无愁有女。避暑庄荒,采香径冷,芳艳空尘土。西风残照,游人还赋禾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排云殿:颐和园中的建筑,这里借指慈禧太后生活的宫廷。
  • 婵娟:美好的姿态,常用来形容美女,这里指慈禧太后画像。
  • 翚衣(huī yī) :华丽的衣服,翚原意是五彩的野鸡,这里形容衣服色彩绚丽。
  • 耀羽:光彩夺目的羽毛饰品,代指华丽装扮。
  • 京垓(jīng gāi) :极言数量之多,旧时以一兆为京,一京为垓 。
  • 纤手:纤细的手,代指慈禧太后。
  • 轻输去:轻易地输送出去,这里指慈禧为了自己享受或对外求和等,轻易耗费巨额钱财。
  • 汉雉唐鹉:分别借指汉朝的吕后和唐朝的武后 。
  • 珠庭:指额头宽阔饱满,古人认为是不凡之相,这里借指宫廷。
  • 玉树歌残:陈后主曾作《玉树后庭花》,后人常以“玉树歌残”表示亡国之痛。
  • 天子无愁:北齐后主高纬昏庸荒淫,自号“无愁天子”,这里暗讽慈禧太后在国家危难之际依然不顾大局贪图享乐。
  • 避暑庄荒:承德避暑山庄因清朝后期的衰败而荒芜。
  • 采香径冷:采香径在苏州灵岩山,相传吴王夫差为西施所凿,这里是说曾经繁华之地如今冷落荒凉。
  • 禾黍:出自《诗经·王风·黍离》,后世以“黍离之悲”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赋禾黍”表示抒发这种情感。

翻译

在那排云殿的幽深之处,画着一幅描绘美丽女子的画像,画中人身着绚丽无比的衣裳,装饰夺目。可这画中之人哪管千古兴亡的无尽遗恨,那剑一般凌厉又英气妩媚的双眉,更显其骄横。她随意挥洒,边疆领土被割让,无数的金钱财宝,都经由她那纤细的手轻易送了出去。想必她的灵魂即便到了地下,也会羞愧面对汉朝的吕后和唐朝的武后这些杰出人物。

想问这地方的湖光山色,宫廷建起之处,难道还能算得上是人间乐土吗?陈后主的《玉树后庭花》曲终人散,萤火虫都黯淡无光,本应无忧无虑的天子不管忧愁,却有这样一个只顾自己的女子当政。曾经的避暑山庄如今一片荒芜,采香径也冷冷清清,曾经那些美丽娇艳的景象全都化为了尘土。在西风萧瑟、夕阳残照之中,游人到此还不禁抒发对国家兴衰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词吕碧城对慈禧太后进行辛辣批判与讽刺,充满强烈的情感和深刻的历史反思。上阕从慈禧的画像说起,以华丽的词藻描绘其形象,接着笔锋一转,指责她不顾国家兴亡,肆意割地赔款,即便死后也应感到羞愧。下阕以颐和园周边的湖光山色及历史上的一些典故为依托,将慈禧的享乐与国家的衰败关联起来,避暑庄的荒芜、采香径的冷落,展现了曾经繁华的消逝。结尾借西风残照下的游人抒发黍离之悲,深化了国家兴衰感慨的主题,表达对国家衰落的悲痛和对历史教训的思考,在艺术上,巧妙地运用典故,形象鲜明,感情浓郁,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批判力度 。

吕碧城

吕碧城

吕碧城(1883-1943),女,安徽旌德人,原名贤锡,字遁天、明因,后改字圣因,法号宝莲,别署兰清、信芳词侣、晓珠等。清代山西省学政吕凤岐三女。母名严士瑜,工诗善画、颇有才名。幼承家学,七岁能作巨幅山水画,十二岁诗文俱已成篇。1903年春任天津《大公报》编辑,不久任天津女子师范学校校长。1918年赴美留学,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回国后在上海参加南社。与秋瑾为挚友,力倡女权运动,反对封建专制。所作诗词清丽明快,多写异域风情,饶有新意,颇得樊增祥激赏,誉之为“姑射婵娟子”,龙榆生称之为近三百年名家词之“殿军”。通晓英、法、德三国文字,精研释典,大力弘扬佛旨。著有《晓珠词》4卷、《欧美漫游录》、《名学浅说》、《文史纲要》、《美利坚建国史纲》等。 ► 161篇诗文